
數學上用“=”作為表示相等關系的符號,因以“畫等號”表示把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看成完全一樣。 蕭乾 《一本褪色的相冊》十五:“那些把社會主義同窒息和枷鎖,甚至同原始拜物教之間畫等號的人,才是應受到萬衆唾棄的千古罪人。”《人民日報》1982.7.24:“現在有些人把搞運銷的個體商販不加區别地一律說成問題很多,甚至把他們與投機倒把畫等號,這顯然是不妥當的。”
“畫等號”是一個漢語短語,其含義和用法可以從以下角度詳細解釋:
源于數學符號“=”,表示兩邊的數值或表達式在邏輯上完全相等,如:
$$
1 + 1 = 2
$$
這裡的“畫等號”即指用符號“=”建立等式關系。
在日常生活和讨論中,“畫等號”被引申為将兩個不同的事物或概念主觀認定為完全相同。例如:
此用法常帶有批判性,提示人們注意事物的複雜性,避免簡單等同。
“畫等號”既是一個數學概念,也是一個修辭手法,用于強調或批判對事物的簡化等同。正确使用需基于充分的分析與客觀依據,避免因主觀臆斷導緻誤解。
《畫等號》是一個成語,在漢語中的意思是設法強行把兩個或多個不相等的事物勉強相等。
《畫等號》這個詞可以拆分為“畫”和“等號”兩部分。其中,“畫”字是由“一”和“丿”兩個部首組成,“一”是橫畫,“丿”是撇捺,“畫”的總筆畫數是四畫;“等號”是由“竹”和“人”兩個部首組成,其中“竹”是豎畫,“人”是撇捺,“等號”的總筆畫數是七畫。
《畫等號》最早出現在《詩經·召南·泮水》一篇中,其中有一句“妾發十四千,朝赴阝田。不見南國姝,乃心畫一言。”意思是說自己的頭發長達一萬四千根,不願審慎地去傾聽别人的話語,而是自我扪心地想好一個比喻的話語,以表達自己的意思。
《畫等號》的繁體字為「畫等號」。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是不斷變化的,與現代漢字寫法有所不同。根據古籍的記載,漢字《畫等號》在古時候的寫法為「犬日舌舟大日女爪」。
他總是試圖用權力和金錢來《畫等號》,忽視了道德和人性的差異。
畫風、畫面、畫室、畫冊、畫廊、畫作、畫家、畫眉、畫闆、畫筆等。
劃等號,設等號,勉強等同。
不相等,不對等,不等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