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殊目的意思、殊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殊目的解釋

(1).不同的名稱。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河水五》:“以為﹝東 陽萯山 ﹞即東 首陽山 也,蓋是山之殊目矣。”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漾水》:“ 孔安國 曰:‘泉始出為漾,其猶濛耳。’而 常璩 專為 漾山 、 漾水 ,當是作者附而為山水之殊目矣。”

(2).不同的眼睛。 清 恽敬 《雜說》:“夫天地有形質可測者也,自衆人至聖人,其視於天地無殊目焉,而已颠倒轉移若此。”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殊目"是古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詞源和典籍用例兩個層面解析:

一、基本詞義構成 "殊"字本義為斬殺(《說文解字》),後引申出"不同""特别""斷絕"等多重含義;"目"在此非指眼睛,而是取"條目""名稱"之義(參考《王力古漢語字典》)。二字組合後整體含義偏向"獨特的條目分類"或"區别于常規的顯著标記"。

二、引證釋義

  1. 典籍用例見于《漢書·藝文志》:"序六藝為九種,有兵書略,凡兵書五十三家,殊目凡四家。"此處指兵書分類中的特殊細目(參考中華書局《漢書》校注本)。

  2. 《通典·職官》載:"自漢以來,各置一曹,掌天下戶籍,雖其職司,而文案浩穰,漸分殊目。"此處強調因事務繁雜産生的專項條目分化(引自商務印書館《通典》點校本)。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罕用,但在研究古典文獻分類制度、古代職官體系等領域仍具學術價值。相關權威解釋可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殊"字條目下的引申義項。

網絡擴展解釋

“殊目”是古代漢語中的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個義項:

1. 不同的名稱

指同一事物具有不同的名稱或别稱。例如北魏郦道元《水經注》中記載,東陽萯山與東首陽山實為一山,但因稱呼不同而被視為“殊目”。這一用法常見于地理志或考據類文獻,用于說明地名、山名的異稱現象。

2. 不同的視角

清代恽敬在《雜說》中用“無殊目”比喻衆人觀察天地時視角的差異性,強調認知角度的不同會導緻理解偏差。此義項帶有哲學思辨色彩,常用于論述認知論的古代文論中。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榜闆悲壯褊迫朝欷暮唶徹聽籌回村娃搗練奠邊府鲽鹣頂棒東西方蠹魚額外之人訛言發憤自雄法儀伏爾泰歌壇歸旅還會海唑好約铪匝阖門百口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諱兵畏刑夾斷健美僒束恐呵苦差事老耄令顔陸離光怪旅望眉峰梅祿曚曚前言不答後語青泥親倚湫溢澀于言論沙棘沈眠受禍書府歲金索垢尋疵通信托躬無言可對險暴橡皮線現時報閑遙遙宵夕屑懷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