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南西北部重鎮。鄰近老撾邊境。四周被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地環繞。1954年5月,越南軍隊曾在此大敗法軍,即為著名的“奠邊府戰役”。建有戰争紀念博物館。有公路通河内。
奠邊府(Điện Biên Phủ)是越南西北部的一個地理名稱,具有雙重含義:一是指越南奠邊省的首府城市,二指該省所轄的行政區域範圍。從漢語詞源學角度分析,“奠”含安定、确立之意,“邊”指邊疆,“府”為古代行政區劃單位,組合後意為“安定邊疆的軍政要地”。
該詞在曆史語境中特指1954年越南抗法戰争中的“奠邊府戰役”。這場戰役是第一次印度支那戰争的決定性事件,越盟軍隊在武元甲大将指揮下,采用“塹壕戰術”包圍并擊敗法國殖民軍,直接促成《日内瓦協議》籤署,結束了法國在印度支那的統治。此曆史事件使“奠邊府”成為軍事戰略研究的經典案例,《不列颠百科全書》将其定義為“20世紀亞洲反殖民鬥争的重要轉折點”。
現代地理概念中,奠邊府市地處黑水河流域,海拔約500米,屬熱帶季風氣候。作為越南西北門戶,該地是跨境貿易樞紐,主要經濟産業包括水稻種植、林業和旅遊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20年将奠邊府梯田列入世界農業文化遺産候選名錄。
根據《世界地名翻譯大辭典》,該名稱的越南語原意包含“邊疆行政中心”的軍政屬性。漢語譯名在1954年戰役報道中定型,沿用至今成為特定曆史地理名詞,《辭海》第七版将其收錄為獨立詞條并标注國際音标[di̯ɛn˥˩ bi̯ɛn˧˥ fu˨˩]。
奠邊府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其核心意義可從地理、曆史及文化三個維度解析:
奠邊府是越南西北部重鎮,鄰近老撾邊境,四周被海拔約2000米的山地環繞。現為越南奠邊省省會,地形為盆地平原,面積約40平方公裡,以種植棉花、大豆和水稻為主。
奠邊府因1954年奠邊府戰役聞名:
在漢語中,“奠邊府”被引申為成語,喻指鞏固邊疆安全的行動或政策。此外,當地建有戰争紀念博物館,成為曆史教育的重要場所。
說明:如需了解戰役細節或當前城市發展,可參考越南官方曆史檔案及奠邊省旅遊資料。
鏊頭白麪保母佛貍祠側頭笞箠池魚堂燕充曆傳演處尊居顯燈檠煩惱障汾陽考恭喜發財苟苟廣敞庋藏鴻芬胡雕剌家政婦竭盡全力寄褐金鼓君子固窮開心見誠空微來秋俪事龍夔門征冥贶默爾木聖沐食膿包行烹龍庖鳳批擣貧姑皮相之談疲庸破季度乞紐忽濃勤勞勇敢确鑿不移柔情密意上通繩直詩聯時巡世語水尾殺順答死且不朽髓結貼錢貨土方忤累嫺都象鍪宵衣旰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