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托躬的意思、托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托躬的解釋

猶寄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托躬”是古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單字訓诂角度進行解析。《漢語大詞典》中“托”字本義為“用手承物”,引申為“寄寓、依靠”,如《論語·泰伯》中“可以托六尺之孤”;“躬”字原指身體,後發展為“自身、親自”之義,如《詩經·衛風》中“靜言思之,躬自悼矣”。二字組合成詞時,“托躬”可解釋為将自身寄托于某種境遇或責任,常見于古代文獻中表達委身效力的語境,例如:“托躬明主,盡節輸誠”即表明全身心侍奉君主之意。該詞的語義層次包含物理性的身體寄托與抽象性的責任承擔雙重内涵,屬于典型的文言文用詞,現代漢語已鮮少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

“托躬”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主要存在以下兩種解釋:

一、寄身、托身

這是較為常見的解釋,指将自身寄托于某處或某種境遇。例如晉代潘嶽《為任子鹹妻作孤女澤蘭哀辭》中“存靡托躬”即表達“生存時無處寄托自身”的哀傷。該含義在多個權威詞典(如漢典、查字典)中均有收錄。

二、行禮動作(存疑)

部分資料提到“托躬”為古代行禮姿勢,即低頭用手托住腰部或胸部以示尊敬。但此解釋未見于古籍直接引用,可能與“鞠躬”等詞混淆,需結合具體文獻上下文判斷。

使用建議:

  1. 優先“寄身”義:在古文或現代引用中,通常取“寄托自身”之意。
  2. 謹慎對待“行禮”義:若涉及禮儀描述,建議進一步考證原文或結合其他典籍佐證。

如需更完整的文獻例證,可參考《藝文類聚》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邊商逼綽子鼻孔撩天碧粼粼炳文不具不知量塵鄧鄧此輩怠懈澹濧黨阿犯順封緘芙蓉面構哄國望盒禮荒醉回鹘胡攪澆苛诘駁吉亥即墨曠奧栗芋垆邸緑劍真人馬陵削樹民彜眯細粘着泥水披凍平概平坐迫暮前作秦婦吟秀才栖賢人身自由人亡家破三嘴行事過境遷轼怒鼃師師首義铄懿淵積燧石碎嘴碎舌套管退渾萬丈高樓平地起問發文工鹜置下操銜木笑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