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寄身。
“托躬”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主要存在以下兩種解釋:
這是較為常見的解釋,指将自身寄托于某處或某種境遇。例如晉代潘嶽《為任子鹹妻作孤女澤蘭哀辭》中“存靡托躬”即表達“生存時無處寄托自身”的哀傷。該含義在多個權威詞典(如漢典、查字典)中均有收錄。
部分資料提到“托躬”為古代行禮姿勢,即低頭用手托住腰部或胸部以示尊敬。但此解釋未見于古籍直接引用,可能與“鞠躬”等詞混淆,需結合具體文獻上下文判斷。
如需更完整的文獻例證,可參考《藝文類聚》等古籍。
托躬(tuō gōng)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低身行禮,形容人謙卑恭敬。
托躬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扌(手部)和身(身體部)。總共有14畫。
托躬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禮節和尊重文化。人們通過低下身體,以示對他人的尊重和敬意。
繁體字托躬的寫法為托躬。
在古代,托躬的寫法稍有不同。以《康熙字典》為例,古時候的寫法為「扌凹身」。
1. 他千恩萬謝地托躬行禮。
2. 她雖是高官顯貴,但依然不忘托躬尊敬。
托躬可以與其他詞組成一些常用詞語,例如:
1. 恭托躬身:謙卑恭敬地行禮。
2. 托身:低身行禮。
3. 自托躬身:自己低身行禮以示尊重。
1. 行躬:低頭行禮,向他人緻意。
2. 屈膝:彎腰屈膝以示恭敬或認輸。
1. 挺身而出:站起身來,表示自信或勇敢。
2. 翹首:昂首擡頭,表示期待或高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