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草奏的意思、草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草奏的解釋

(1).草拟奏章。《漢書·王莽傳上》:“ 竦 者博通士,為 崇 草奏,稱 莽 功德。” 唐 戴叔倫 《贈司空拾遺》詩:“ 陳琳 草奏才還在, 王粲 登樓興不賒。”《宋史·孝宗紀一》:“﹝ 史浩 ﹞亟入為帝言,太子不宜将兵。乃為草奏,因中宮以進。”

(2).草拟的奏章。 唐 李嘉祐 《奉酬路五郎中院長新除工部員外見簡》詩:“詞鋒偏卻敵,草奏直論兵。” 唐 杜甫 《承聞河北諸道節度入朝歡喜口號絕句》之七:“衣冠是日朝天子,草奏何時入帝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草奏"是漢語詞彙中具有曆史公文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為"起草奏章"。該詞由"草"(本義為草本植物,引申為初稿、未定稿)和"奏"(指向君主進言或呈報的文書)組合而成,詞性為動詞,特指古代官員撰寫奏疏的起草過程。

在具體應用中,"草奏"常見于史籍記載,如《明史·職官志》載"凡草奏必先具揭帖",指六科給事中在正式上奏前需先拟寫草稿的制度流程。《清會典》記載的"大學士掌批答章奏,草拟诏令"制度,則展現了清代内閣官員在草拟奏章方面的職能分工。

從構詞法分析,"草奏"屬于同義複詞結構,兩個語素均指向文書撰寫的不同階段。這種構詞方式在古漢語公文中頗為常見,類似"繕寫""謄錄"等詞,都體現了古代文書制度的嚴謹性。現代漢語中該詞已不常用,但在研究古代公文制度或曆史文獻時仍具學術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草奏”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動詞用法:指草拟奏章的行為。源自古代官員起草上呈帝王的文書,如《漢書》記載「竦為崇草奏,稱莽功德」,唐代戴叔倫詩句「陳琳草奏才還在」也印證了這一用法。

  2. 名詞用法:指草拟的奏章文本本身。如唐代杜甫詩句提及「草奏何時入帝鄉」,此處即指奏章文稿。

二、延伸與争議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草奏”解釋為成語,表示「隨意書寫的文字或樂曲」,但此釋義在古籍和權威文獻中缺乏直接例證,可能屬于引申義或現代語義擴展。

三、使用場景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古典場景優先采用「起草奏章」的核心含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書》《宋史》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皧皧白水真人白糖巴山虎不消說春秋科搭話大雄佛得空定調堤坡董統發明風候風鑾扶救關灸桂殿鬼設神使漢女畫譜惠政井陉關救災恤患涼風靈利芒刺在背泌丘謬談木棍暮四朝三納士招賢鵬蝨偏越皮花貧潔破亂蒲柳之質輕攏慢撚齊全驅録去雄人心大快桑弧蒿矢三辟篩汰山嶝山童聖餅子生疼滲雜說不盡樹栽子宿命亭童圖障王綱武義習禮洗臉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