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辟的意思、三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辟的解釋

(1).謂 夏 、 商 、 周 三代之刑法。《左傳·昭公六年》:“ 夏 有亂政,而作《禹刑》; 商 有亂政,而作《湯刑》; 周 有亂政,而作《九刑》。三辟之興,皆叔世也。”

(2).泛稱刑法。 南朝 齊 謝朓 《三日侍宴曲水應诏》詩:“九疇式叙,三辟載清。”

(3).三王。 晉 陸雲 《九愍·修身》:“仰 勳 、 華 之耿暉,詠三辟之遐音。”

(4).指被征聘的隱士。 南朝 梁 沉約 《謝齊竟陵王教撰高士傳啟》:“ 巢 由 與 伊 旦 并流,三辟與四門共軌。”

多次征召。 唐 秦系 《山中枉皇甫溫大夫見招書》詩:“三辟草堂仍被褐,數行書劄忽臨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辟”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及文獻進行解讀,主要包含以下四類解釋:

  1. 指夏、商、周三代的刑法
    根據《左傳·昭公六年》記載,“三辟”分别指夏朝的《禹刑》、商朝的《湯刑》和周朝的《九刑》。這三部法典的制定均源于各朝代治理亂政的需求,反映了早期中國法律制度的演變。

  2. 泛稱刑法或法律
    在文學作品中,“三辟”常被用作刑法的代稱。例如南朝謝朓《三日侍宴曲水應诏》有“三辟載清”之句,即指法律清明()。

  3. 代指“三王”(夏禹、商湯、周文王)
    晉代陸雲《九愍·修身》以“三辟”指夏、商、周三代賢君,強調其政治典範意義()。

  4. 指被征聘的隱士
    此釋義較少見,多用于特定曆史文獻中,表示隱士因德行或才能受官方征召()。


補充說明:現代語境中,“三辟”作為成語被解釋為“三種禁忌”,即不可踏入、不可觸及、不可違背()。但這一含義未見于傳統經典文獻,可能是當代引申義,需注意區分使用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辟:詞義及來源

《三辟》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排斥、避免、拒絕的意思。這個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是從《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中的一則記載所得。

三辟: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的解釋,三辟的字形由左右兩個部首組成。其左邊的部首是三點水,即又叫作水旁,表示其與"水"相關;右邊的部首是白字旁,表示與"白色"相關。該字包含了8筆畫。

三辟:繁體字

《三辟》的繁體字為"三闢"。

三辟:古代漢字寫法

在古代,三辟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然而,根據研究,這種差别主要體現在字的形狀和筆畫的順序上,而字的部首和整體結構基本保持一緻。

三辟:例句

1. 他對那些有害的東西,總是保持着三辟的态度。

2. 讓我們共同努力,将壞習慣和想法三辟出我們的生活。

3. 當面臨誘惑時,我們要學會三辟,不讓自己陷入困境。

三辟: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排辟、避辟、拒辟

近義詞:排斥、拒絕、回避

反義詞:歡迎、接納、包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