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鵬與虱子。比喻大小懸殊之二物。 唐 陸龜蒙 《雜諷》詩之二:“況将鵬蝨校,數又百與十。”
“鵬蝨”是一個古典文學中用于比喻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以下要點解釋:
基本釋義
“鵬”指傳說中的大鵬鳥(《莊子·逍遙遊》中的巨型神鳥),象征宏大與超凡;“蝨”即虱子,代表微小或卑賤之物。二者組合形成懸殊對比,比喻兩種事物在體量、地位或價值上的極端差異。
文學用例
該詞出自唐代陸龜蒙《雜諷》詩之二:“況将鵬蝨校,數又百與十。”此處通過數字“百與十”進一步強化對比,表達兩者差距懸殊難以相提并論。
文化關聯
類似對比可見成語“視虱如輪”(《列子·湯問》),形容專注微觀事物時産生的放大效應,與“鵬蝨”共同體現古代文學中對大小辯證關系的哲學思考。
現代適用性
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極低,多出現在研究古典文學或哲學文本的場景中,日常交流中更常用“天壤之别”“雲泥之别”等替代表達。
建議延伸閱讀:若需了解“鵬”與“蝨”的獨立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莊子》《列子》等典籍,深入體會古代文學中的對比修辭手法。
鵬蝨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彙,它指的是一種寄生在海鳥身上的昆蟲。據考古學家的研究,鵬蝨始見于《爾雅》一書中,用以形容一種特定的寄生蟲。
鵬(鳳字旁,5畫)+ 蝨(蟲字旁,11畫)= 鵬蝨(16畫)。
鵬蝨一詞的來源較為模糊,有學者認為它是由神話和傳說中的“鵬鳥”和“虱子”組合而成。鵬鳥在中國神話中被描繪為巨大的鳥類,身軀能夠遮天蔽日,翅膀能刮起狂風巨浪。
在繁體中,鵬蝨的寫法為「鵬蝨」。
在古代,鵬蝨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沒有确切的文獻記載可供參考。
1. 海鳥繁殖期間,常常會受到鵬蝨的騷擾。
2. 這種鵬蝨體型小巧,但數量驚人。
1. 鵬懷:形容極其浩大的事物。
2. 虱蝨:指虱子或跳蚤之類寄生蟲。
近義詞為“寄生蟲”或“寄生昆蟲”。它們在生物學上具有相似的定義和特征。
反義詞為“宿主”,指的是寄生蟲寄生的動植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