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水力轉動的砻。砻,磨谷去殼的工具。 明 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十八:“水礱,水轉礱也。礱制上同,下但置輪軸,以水激之,一如水磨。日夜所破穀數,可倍人畜之力。”
“水砻”是一個較為罕見的傳統農具名稱,其含義需要結合字義和曆史背景解釋:
字義解析
綜合解釋 水砻是傳統農業中依靠水力驅動的稻谷脫殼工具,常見于水源豐富的産稻地區。其工作原理是通過水流帶動輪軸,驅動上下兩片帶齒的砻盤旋轉,将稻谷放入盤間碾磨以分離米粒與谷殼。這種工具在明清時期的江南地區有所記載,屬于早期農業機械化的體現。
現代情況 隨着電動碾米機的普及,水砻在20世紀中期已逐漸被淘汰,現存實物或文字記錄較少,更多出現在地方志或農業史文獻中。如需更詳細資料,建議查閱《中國農具發展史》或江南地區地方志類文獻。
水砻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指水流奔湧激烈的樣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水(氵):三畫
砻(石):砳(石)+ 米(三)+ 石(五)= 10畫
來源:
《說文解字》是漢代許慎所著的一本闡釋漢字的字典,該詞出現在其中。以《說文解字》記載的解釋看來,水指的是水流,砻則是水中的石頭音。
繁體:
水磺
古時候漢字寫法:
水砻的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漢字基本相同,沒有明顯差異。
例句:
1. 雨後山間瀑布水砻奔湧。
2. 在激流中,小船像葉子一樣被水砻沖走。
組詞:
1. 激砻:形容水勢洶湧。
2. 奔砻:形容水流快速流動。
近義詞:
那些與“水砻”意思相近的詞彙有:水流激烈、水勢洶湧、波濤洶湧。
反義詞:
與“水砻”意思相反的詞彙有:平靜、靜谧、悠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