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酒名。 漢 枚乘 《忘憂館柳賦》:“於是罇盈縹玉之酒,爵獻金漿之醪。”原注:“ 梁 人作藷蔗酒,名金漿。” 南朝 梁 荀濟 《贈陰涼州詩》:“玉醴何容惜,金漿故應有。” 唐 王勃 《與蜀城父老書》:“金漿玉饌,食客三千。”
(2).仙藥名。《漢武故事》:“母( 西王母 )曰:太上之藥,有中華紫蜜、雲山米蜜、玉液金漿,其次藥有五雲之漿。” 晉 葛洪 《抱樸子·金丹》:“朱草狀似小棗,栽長三四尺,枝葉皆赤,莖如珊瑚,喜生名山巖石之下,刻之汁流如血,以玉及八石金銀投其中,立便可丸如泥,久則成水,以金投之,名為金漿;以玉投之,名為玉醴,服之皆長生。” 南朝 梁 庾肩吾 《答陶隱居赉朮蒸啟》:“味重金漿,芳踰玉液,足使芝慚九明,丹愧芙蓉。”
“金漿”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綜合古籍文獻及現代詞典解釋如下:
酒名
特指古代以甘蔗釀制的甜酒。據漢朝枚乘《忘憂館柳賦》記載,“梁人作藷蔗酒,名金漿”()。南朝荀濟詩中“金漿故應有”也印證了其作為美酒的代稱()。
泛指美酒
在文學作品中常用來形容珍貴、醇厚的酒液。例如唐代王勃《與蜀城父老書》中“金漿玉饌,食客三千”,通過“金漿”與“玉饌”并列,凸顯宴飲的奢華()。
仙藥名
道教文獻中記載的仙藥,傳說服之可長生。如《漢武故事》提到西王母賜予漢武帝的仙藥包括“玉液金漿”;晉代葛洪《抱樸子》更詳細描述其制法:“以金投之,名為金漿……服之皆長生”(、)。
總結來看,“金漿”在不同語境中可指代酒、仙藥或廣義的珍貴液體,其文化内涵融合了古代飲食文化與道教信仰。
金漿是一個常見的詞彙,表示黃金的液體狀态。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寫法、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語。
金漿由兩個部首組成:金(釒)和漿(氵⺝)。金是金屬的意思,釒是其象形字。漿是液體的意思,氵是水的左右結構,⺝是漿的本體字。金漿一共有10個筆畫。
金漿在古代文獻中的最早出現是在《詩經·大雅·碩人》這首詩中:“金漿釭戟,以啟民室。”這裡的金漿指的是金屬器具的潤滑劑,用于開啟人們的大門。
金漿的繁體字是「金漿」,字形上多了一個「漿」字的「水」旁。
在古代,金漿的寫法和現代有一些不同,如在《說文解字》中的寫法是「降鹽反寸」。這說明了金漿的演變和發展過程。
1. 我們住的房子門闩塗了金漿,非常順滑。
2. 那個工藝品上面塗滿了金漿,閃閃發光。
金漿的組詞有:金漿子、金漿石。
金漿的近義詞是金液、金汁,反義詞是金固、金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