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憲府的意思、憲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憲府的解釋

禦史台。 唐 杜甫 《哭長孫侍禦》詩:“禮闈曾擢桂,憲府屢乘驄。” 仇兆鳌 注:“禦史所居之署, 漢 謂之禦史府,亦謂憲臺。”《舊唐書·楊收傳》:“俄而 假 自 浙西 觀察判官入為監察禦史, 收 亦自 四川 入為監察。兄弟并居憲府,特為新例。”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洪君疇》:“臣職在憲府,不惟不能奉承大臣風旨,亦不敢奉承陛下風旨。” 清 黃景仁 《百字令·宿王介子先生齋頭話舊》詞:“ 荊州 初識,記霜清憲府,天寒 夢澤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憲府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曆史内涵的官職機構名稱,主要在中國古代,尤其是唐宋時期使用。其核心含義和演變如下:

  1. 核心指代:禦史台

    • 在唐代,“憲府”是禦史台的别稱或尊稱。禦史台是中央最高監察機關,負責監督百官、彈劾不法、肅正綱紀,其長官為禦史大夫。因其職責在于維護國家法度(“憲”有法度、法令之意),故被尊稱為“憲府”。(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 宋代沿襲唐制,禦史台仍常被稱為“憲府”。其職責包括“糾察官邪,肅正綱紀。大事則廷辨,小事則奏彈”。(來源:《宋史·職官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職能延伸:泛指監察機構

    • 隨着曆史發展,“憲府”的含義有所擴展。它不僅指中央的禦史台,有時也用以泛指行使監察職能的機構或官職。
    • 例如,在宋代,路一級的提點刑獄司(簡稱“提刑司”或“憲司”),負責一路的司法、刑獄和監察事務,其官署有時也被尊稱為“憲府”。(來源:《宋史·職官志》,中華書局點校本;《文獻通考·職官考》,中華書局影印本)
    • 明清時期,雖然“禦史台”改稱“都察院”,但有時仍可見用“憲府”來指代行使類似監察職能的部門或官員。(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3. 詞義解析

    • 憲 (xiàn):本義指法令、法度。引申為典範、效法。在官職語境中,特指與法律、監察相關的職責。
    • 府 (fǔ):原指儲藏文書或財物的地方,後引申為官署、官府。
    • 合義:“憲府”即指執掌法度、負責監察的官府或機構。它強調了該機構的核心職能在于維護國家法律綱紀,監督官員行為。

“憲府”是中國古代,特别是唐宋時期對中央最高監察機關——禦史台的尊稱。其核心含義是指負責糾察百官、維護法紀的官府機構。後世其含義有所擴展,也可泛指行使類似監察職能的地方機構(如宋代的提刑司)。該詞凸顯了監察機構在國家治理中維護法度、肅正綱紀的重要地位。

網絡擴展解釋

“憲府”是中國古代對監察機構的稱謂,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

“憲府”即禦史台,是古代中央政府的監察機構,主要負責糾察百官、彈劾不法行為。該詞由“憲”(指法度、監察)和“府”(官署)組合而成,字面含義為“執掌法度的官署”。


2.曆史背景與職能


3.文學與史料記載


4.相關延伸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曆史細節,可參考《舊唐書》《齊東野語》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把總逼良為娼彩牋漕河超階越次赤幟吹毛索瘢鋤食蹴幾搭桌颠瞑電壓計兜夫楯檻嚲鞚豐逸各白世人鬼録規滅滾鈎國樂還服好氣呵浪魚花栲栲兒黃堂堅固林解下警頭寄止崛岉句律君寀巨纖空義誇海口狂放魁帥罹法留滞淪藹旅楹滿堂彩木門南山霧粘度潛逵啟複攘攘潤改上漲燒刀子聲勢赫奕沈魂廷史提問頹倒吻合文明詞相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