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謙退損抑。《後漢書·陰興傳》:“貴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為宗親求位。”《文選·朱浮<為幽州牧與彭寵書>》:“ 俠遊 謙讓,屢有降挹之言,而 伯通 自伐,以為功高天下。” 李善 注:“《蒼頡篇》曰:‘挹,損也。’” 清 黃宗羲 《贈編修弁玉吳君墓志銘》:“ 立本 知君有當世才具,深相降挹。”
“降挹”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iàng yì,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文獻作如下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主動降低身份或地位,表現出謙遜退讓的态度,常用來形容人在功績或地位面前不居功自傲,反而自我貶抑。
二、詞源解析
由“降”(降低)和“挹”(傾斜、謙卑)二字組合而成,字面意為“降低并收斂姿态”,引申為克制自我、保持謙卑的行為。
三、使用場景
四、文獻出處
該詞多見于古代典籍,如《後漢書》《文選》及清代黃宗羲的墓志銘,均強調對自我地位的克制和對他人才能的敬重。
五、近義詞與反義詞
英文對照:modest and humble(謙遜低調)
這一成語在現代語境中仍適用于褒揚謙遜美德,尤其在強調低調處事或推崇團隊協作的場景中。
降挹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以禮物、酒食等來招待、款待客人。
降挹是由“⻌”和“⺼”兩個部首組成,分别表示行走和肉。
降挹的筆畫數為12畫。
降挹是由“⻌”、“⺼”和“或”三個部分組合而成。在古代文獻中的寫法多為“降㳒”,其中“㳒”是繁體字,現代簡化字中已經不再使用。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降挹的寫法稍有不同。其中,“降”字的舊體寫法為“⻍”和“夅”的結合,表示人行走的樣子。而“挹”字的舊體寫法為“扌”、“吉”和“乇”的結合,表示手拿着酒器,即款待客人。
1. 主人為賓客準備了豐盛的飯菜,熱情地降挹。
2. 在傳統文化中,酒宴往往是一種常見的降挹方式。
組詞:降雨、降溫、降臨、挹茶。
近義詞:款待、招待、接待。
反義詞:拒絕、忽視、疏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