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排骨的意思、排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排骨的解釋

(1) [spareribs]∶帶少量肉的豬、牛、羊等的肋骨、脊椎骨

糖醋排骨

(2) [entrecote]∶從肋骨間割切出來的牛排

詳細解釋

(1).形容人體消瘦,胸骨顯現于外。

(2).附有部分肉的豬、牛、羊等的肋骨、脊椎骨。供食用。如:他是個排骨,吃不胖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排骨在漢語中有兩層核心含義,均具有明确的語言學依據和文化使用背景:


一、基本釋義(食材類)

指豬、牛、羊等動物剔去大部分肉後留下的肋骨或脊椎骨,通常帶有少量瘦肉。

此義項強調其作為烹饪原料的物理屬性,常見于日常飲食及菜譜描述。例如:


二、方言及引申義(形容類)

在部分地區方言中(如西南官話),"排骨"可戲谑形容人消瘦單薄的身材。

此用法屬口語化比喻,通過骨骼的顯眼特征映射體型的幹瘦,常見于非正式語境。例如:


三、權威來源與文獻依據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明确收錄"排骨"作為名詞的兩種釋義:① 食用牲畜的肋骨;② 比喻人瘦削的體型。

  2. 《漢語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

    記載西南地區方言中"排骨"的引申用法,印證其地域文化特征。

  3. 《中國烹饪百科全書》

    詳述排骨在八大菜系中的處理工藝,如淮揚菜的"無錫排骨"強調糖醋調味,粵菜"豉汁蒸排骨"突出鮮嫩原味。

  4. 營養學參考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食物營養指南》指出,每100克豬排骨平均含蛋白質18g、鈣15mg,但飽和脂肪酸占比需注意控制。


四、文化與社會應用


注:以上釋義整合自權威工具書及學術文獻,符合漢語詞彙規範性與文化語境的實際使用規則。

網絡擴展解釋

“排骨”一詞在不同語境中的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排骨指豬、牛、羊等動物剔肉後剩餘的肋骨和脊椎骨,通常附有少量肉質部分,是常見的烹饪食材。在中文語境中,若未特指動物種類,一般默認指豬排骨。


二、分類與特點

根據部位不同,豬排骨可分為:

  1. 小排:腹腔靠近肚腩部分,肉層厚且帶軟骨,適合蒸、炸、烤(需切小塊)。
  2. 子排:連接背脊與腹腔,肉質最嫩但油脂較多,適合紅燒或烤制。
  3. 大排:裡脊與背脊連接處,含肉片和大骨,常用于油炸或鹵制。
  4. 肋排:胸腔片狀排骨,肉薄骨粗,適合烤制或剁塊烹饪。

三、營養價值

排骨富含蛋白質(每100克約18.3克)、脂肪(20.4克)及鈣、磷等礦物質,尤其含有骨膠原和磷酸鈣,有助于補充鈣質,適合兒童和老人食用。中醫認為其性平味甘鹹,可滋陰潤燥、補腎養血。


四、烹饪與文化應用

排骨是中華傳統菜肴的重要食材,例如紅燒排骨、山藥排骨湯等。其烹饪方法多樣,涵蓋炖、烤、炸、鹵等,因部位不同適配不同做法。


其他延伸

如需更詳細菜譜或營養數據,可參考來源、6、5。

别人正在浏覽...

報效萬一本原逼略賓氓撥墨部率常體辍俸啜食初旨帝閣帝功低谷端勁斷災娥婺發明權衮斂駭服汗羞河東飯橫博會解假口焦卷家貧如洗金陵山儁出均守擴被蠟光紙狼貪良醫力圖漏夜露地鲈鄉亭門功米南宮鬧竿挐首拿雲捉月骿骭批龍鱗七夕企業趨陪設館拾人唾涕說千道萬四邊浄索然所主踏床踏地菘調竽先倡小熊貓斜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