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的意思、日期的詳細解釋
日期的解釋
[date] 約定的日子和時間
郵戳上的日期模糊不清
詳細解釋
發生某一事情的确定的日子或時期。《元史·郝經傳》:“ 經 至 宿州 ,遣副使 劉仁傑 、參議 高翿 請入國日期,不報。”《官場現形記》第七回:“隻要同你講得來,包你事事辦得妥當,而且又省錢,又不會耽誤日期。” 魯迅 《呐喊·故鄉》:“我已經将你到家的大約日期通知他,他也許就要來了。”
詞語分解
- 日的解釋 日 ì 離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稱“太陽”):日月星辰。日晷(?)(古代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裝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陽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白天,與“夜”相對:日班。
- 期的解釋 期 ī 規定的時間,或一段時間:定期。限期。期限。學期。 量詞,用于刊物或其他分期的事物:第五期。 盼望,希望:期望。期冀。期盼。期待。 限度:“征斂無期求索無度”。 必,決定:“期死,非勇也”。 〔
專業解析
日期是漢語中表示特定時間點的複合名詞,由“日”和“期”兩個語素構成,其含義與用法兼具精确性和廣泛性。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及語言規範的詳細解析:
一、核心釋義
-
字義分解
-
完整概念
指日曆系統中具體的年、月、日标識,用于記錄或約定事件發生的精确時間點。例如:“合同籤署日期為2025年8月2日”。
二、用法與場景
-
日常應用
- 時間記錄:文件落款、證件有效期(如身份證“有效日期”)。
- 事務規劃:會議日期、行程安排等需明确的時間節點。
-
專業領域
- 法律文書:具有法律效力的時間界定(如合同生效日期)。
- 計算機科學:數據存儲中的時間戳(Timestamp)是日期的數字化表達形式。
三、相關概念辨析
- 與“星期”區别:“星期”指周循環(如星期一),而“日期”聚焦具體年月日。
- 與“期限”區别:“期限”強調時間段(如“10天内完成”),而“日期”特指時間點。
四、權威參考來源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098頁。
- 《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5卷第703頁。
- 《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
第十一條明确規定證件需标注“有效期限”日期。
- 國家标準《GB/T 7408-2005 數據元交換格式》
規範日期在信息技術中的格式表達。
(注:因部分經典辭書無線上公開鍊接,來源标注以紙質文獻及政府公開文件為準;現行法律條文可通過中國政府網www.gov.cn 查詢全文。)
網絡擴展解釋
“日期”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主要含義:
- 時間單位概念
指公曆系統中用于标記某一天的具體時間單位,通常由年、月、日三部分構成。例如“2025年4月6日”中:
- 年:标識地球繞太陽公轉周期
- 月:對應月球繞地球運行周期
- 日: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單位
- 格式規範
根據國際标準ISO 8601,标準格式為YYYY-MM-DD(如2025-04-06)。不同地區有差異:
- 中國常用順序:年→月→日
- 美國常用格式:月/日/年
- 歐洲部分地區:日.月.年
- 功能作用
- 記錄曆史事件(如《史記》記載的日期)
- 法律效力憑證(合同籤署日期)
- 日常規劃基準(日程安排)
- 科學數據标注(實驗記錄)
- 擴展含義
- 古漢語中可指"約定的會面"(現多用"約會")
- 計算機編程中的數據類型(如Python的datetime對象)
- 考古學中的年代測定
建議:若您有具體語境(如法律文件、編程場景或古籍閱讀),提供更多上下文可獲更精準的釋義。日常使用中,最通用含義仍指代年月日組合的時間标識。
别人正在浏覽...
搬捵八頌焙燒采會慘黩垂棘藸蒘大煙點鬓發吐俯伛高檔高敏鈎心鬭角怪事咄咄冠屦倒施貴高海岸帶行蹤無定豪誕黃鐡礦恢擴灰軀糜骨江米酒結驩積火績火浄手局緻萪藤媿服良奧瓴甓裡頭旅鴻買馬招軍耄朽苗情民圂蜺裳偶函數泡影譴累齊德箧扇青鋒傾懷勤恤商秋少帝設服數雜四呼嵩岑塔尖上功德踏鞠脫白挂緑縣針篆狎恰喜出望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