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稅籍的意思、稅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稅籍的解釋

征稅的簿冊。《宋史·食貨志上二》:“諸州稅籍,録事參軍按視,判官振舉,形勢戶立别籍,通判專掌督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稅籍是漢語中表述納稅人稅務登記信息的專有名詞,指納稅主體依照國家法律規定在稅務機關登記注冊的法定檔案記錄。該概念包含三個核心要素:一是登記主體為具有納稅義務的單位或個人;二是登記内容涵蓋納稅人基本信息、經營性質及應稅項目;三是具有法律效力,稅務機關依據稅籍實施稅收征管。

從語義構成分析,"稅"指國家財政征收的貨币或實物,"籍"本義為簿冊登記制度,二字組合形成"以冊錄稅"的構詞邏輯。這一術語最早可追溯至宋代"魚鱗圖冊"的土地稅籍制度,現代稅籍制度則通過《稅收征管法實施細則》确立了電子與紙質雙重登記形式。

權威辭書《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納稅人向稅務機關辦理登記手續後建立的納稅檔案",強調其作為稅收管理基礎數據庫的行政屬性。稅務機關通過稅籍編號實現納稅人身份識别,相關數據與市場監管部門的企業注冊信息構成并聯登記體系。

網絡擴展解釋

“稅籍”是稅務管理中的專業術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定義

稅籍指征稅的簿冊或登記資料,主要用于記錄納稅主體的基本信息及稅務管理依據。根據宋代《宋史·食貨志》記載,稅籍是稽征機關針對課稅對象建立的檔案系統。

二、核心内容

  1. 基礎信息
    包含納稅人姓名、住址、身份證統一編號(個人)或營利事業統一編號(企業)。

  2. 管理功能
    作為征稅依據,記錄土地、財産等課稅标的物信息,宋代已建立兩稅版籍(長期保存的征稅清冊)與年度稅籍(當年征收清冊)的雙重體系。

三、曆史沿革

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宋朝正式頒行全國統一的稅籍樣式,标志着中國古代稅籍制度的規範化。稅籍與戶籍、地籍共同構成古代財稅管理三大基礎檔案。

四、現代延伸

當代稅務管理中,稅籍概念已演變為納稅人識别號制度,通過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實現數字化管理。

别人正在浏覽...

把酒持螯不吝珠玉草隸常心愁布袋摧頹地臘鬥筲遁榮番銀鬲塞歸元過午豪膽華镳黃門鼓吹胡蜨回翔見善必遷蛟穴井捽今日箇酒皶鼻隽談窭人子抗刭寬衍阃術欄櫃碐磳兩回事陵掩流害鹿迒鹿台冒失鬼悶苦愍救謀克目不别視泥視旁門邪道佩瑱批帖清楚仁君山險水漲船高太虛擡舁停閉晚爨翫日愒月瓦磚絃徽仙手鮮文小舅小峭邪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