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瓦塼 ”。古代的紡錘。 漢 劉向 《說苑·雜言》:“子獨不聞 和氏 之璧乎,價重千金;然以之間紡,曾不如瓦磚。”《後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古者生女三日,卧之牀下,弄之瓦塼,而齋告焉。”
關于“瓦磚”的詞義解釋,綜合多來源信息整理如下:
“瓦磚”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拼音為wǎ zhuān,同“瓦塼”。其核心含義指古代的紡錘,即用于紡織的手工工具。例如《後漢書》記載,古人生女三日會讓她玩紡錘(“弄之瓦塼”),象征未來持家的職責。
在成語用法中,“瓦磚”被引申為形容微小事物或微不足道的貢獻,例如“一磚一瓦”的微小積累可成就整體。這與瓦、磚作為建築基礎材料的特性相關,雖個體渺小卻是構成完整建築不可或缺的部分。
需注意與“磚瓦”的區别:後者指建築材料(如黏土磚、水泥瓦),而“瓦磚”在古籍中專指紡錘。現代漢語中“瓦磚”一詞已較少使用,多見于文獻或成語中。
以上信息綜合自《漢典》、查字典網等權威來源,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說文解字》或《古代器物考》。
瓦磚是指用瓦和磚砌築成的建築材料。它是一種常見的建築材料,通常用于屋頂和牆壁的建造。
瓦磚的拆分部首是瓦(wǎ)和石(shí),總共有8個筆畫。
瓦磚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建築文化。在古代,人們使用瓦和磚來搭建房屋,保證居民的安全和舒適。
瓦磚的繁體字是「瓦磚」。
在古代,瓦磚這兩個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有的時候瓦會寫成「瓦」,磚會寫成「甊」。
1. 那座房子的屋頂由紅色的瓦磚構成。
2. 他們正在用瓦磚修建新的建築。
瓦片、磚頭、瓦楞、磚石等。
瓦塊、磚塊、瓦片。
木材、玻璃、水泥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