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述而不作的意思、述而不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述而不作的解釋

闡述前人成說,自己并不創新。《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朱熹 集注:“述,傳舊而已,作,則創始也。”《北史·袁翻傳》:“皇代既乘乾統曆,得一禦宸,自宜稽古則天,憲章 文 武 ,追縱 周 孔 ,述而不作。” 清 朱彜尊 《劉永之傳》:“其自稱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夫豈以其聖而傲當世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述而不作”是一個漢語成語,源自《論語·述而》中孔子的觀點“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指隻闡述前人已有的學說或思想,而不進行創新或創作。其中“述”意為陳述、繼承,“作”指創作、創新。

2.出處與背景

出自《論語·述而》,孔子以此表明自己對古代文化的态度:忠實傳承周代禮樂制度,而非标新立異。

3.結構與用法

4.褒貶色彩

5.例句與對比

補充說明

這一成語反映了儒家注重傳承的文化觀,但也引發關于“創新與守舊”的讨論。現代使用中需結合語境判斷其褒貶傾向。

網絡擴展解釋二

《述而不作》的意思

《述而不作》是指人隻能口頭傳述知識,而無法實踐運用所掌握的知識或技能。它強調了知識理論與實踐應當相結合,隻有理論與實踐相互融合才能真正掌握一門技能或學術。

拆分部首和筆畫

《述而不作》這個詞的拆分部首為“說”和“作”,其中“說”為左邊的部首,表示與說、論等相關的意義;“作”為右邊的部首,表示與做、行動等相關的意義。筆畫數為12畫。

來源和繁體

《述而不作》這個詞來源于《論語》,出自孔子的言論:“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繁體字中,“述而不作”這個詞的寫法并未有特殊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關于《述而不作》,在古代并沒有特别的字形變化或寫法,與現代的字形相同。

例句

他雖然博學且口才流利,但他的問題在于隻懂得掌握知識而不去實踐,總是屬于那種典型的《述而不作》型人才。

組詞

組詞:述說、作為、作品、作業、實作、實踐、實際、實行等。

近義詞

近義詞:言而不行、口說人非、紙上談兵。

反義詞

反義詞:言行一緻、言行合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