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冠的意思、峨冠的詳細解釋
峨冠的解釋
亦作“峩冠”。高冠。 唐 劉商 《姑蘇懷古送秀才下第歸江南》詩:“銀河倒瀉君王醉,灎酒峩冠眄 西子 。” 宋 陸遊 《登灌口廟東大樓觀岷江雪山》詩:“我生不識 柏梁 建章 之宮殿,安得峨冠侍遊宴。” 元 無名氏 《漁樵記》第一折:“他則待人前賣弄些好粧梳,扮一個峩冠士大夫。” 清 徐士銮 《宋豔·叢雜》:“雖厚祿重臣,峩冠世儒,罔不効力。”
詞語分解
- 峨的解釋 峨 é 〔峨嵋〕山名,在中國四川省。亦作“蛾眉”。 高:峨峨。峨冠博帶。巍峨。嵯峨。 筆畫數:; 部首:山; 筆順編號:
- 冠的解釋 冠 ā 帽子:衣冠。冠戴。冠蓋(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車蓋,借指官吏)。衣冠楚楚。 形狀像帽子或在頂上的東西:冠子。雞冠。樹冠。冠狀動脈。 冠 à 把帽子戴在頭上:沐猴而冠。 超出衆人,居第一位:冠軍。
網絡擴展解釋
“峨冠”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é guān(),主要含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高冠,字面意思是“高高的帽子”。其中:
- “峨”:形容高聳、巍峨;
- “冠”:古代指帽子,特指士大夫或顯貴者佩戴的禮帽。
二、引申含義
- 象征身份地位
在古文中常用來代指士大夫、官員或身份顯赫的人。例如《核舟記》中“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即通過“峨冠”凸顯蘇轼的文人身份。
- 文學中的意象
唐宋詩詞中多用于表現人物的莊重或場景的華貴,如陸遊詩句“安得峨冠侍遊宴”,暗含對權貴生活的描述。
三、用法示例
- 古代典籍:
《新唐書》載“何必使出峨冠廟堂”,指官員身着高冠參與朝政。
- 戲曲小說:
元雜劇《秋胡戲妻》用“峨冠士大夫”形容裝模作樣的虛僞人物。
四、相關擴展
- 近義詞:高冕、華冠。
- 反義詞:布衣、草冠。
- 成語化傾向:部分文獻中“峨冠博帶”連用,形容古代士大夫的裝束和儀态。
總結來看,“峨冠”既是古代服飾的具象描述,也是身份象征的文學化表達。如需更詳細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核舟記》《新唐書》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峨冠一詞的意思:
峨冠(é guàn)是一個漢語詞彙,用來形容山峰或高山巍峨高聳,如戴着冠帽一般。這個詞常用于文學作品中,用來形容大自然的壯美景色。
拆分部首和筆畫:
峨冠的拆分部首是山字旁(山 + 冖),總共有8個筆畫。
來源:
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中的《鄘風·發蒙》:“峨冠博帶,草木凋敗。”意為山峰高聳,蒼翠的樹木凋謝。該詞也引申為至高無尚之意。
繁體:
峨冠的繁體字是「峩冠」。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峨冠的寫法與現代相同。
例句:
1. 山峰巍峨,猶如峨冠世界。
2. 大自然的峰巒重疊,峨冠雲霄。
組詞:
峨冠在組詞中可以與其他漢字搭配使用,形成新詞豐富表達方式,如峨冠山、峨冠天下等。
近義詞:
峰巅、高峰。
反義詞:
平地、低谷。
希望這些簡短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