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韶箾的意思、韶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韶箾的解釋

舜 樂名。《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見舞《韶箾》者。” 杜預 注:“ 舜 樂。” 孔穎達 疏:“ 杜 不解‘箾’義,‘箾’即‘簫’也。《尚書》曰:‘《簫韶》九成,鳳皇來儀。’此雲《韶箾》,即彼《簫韶》是也。 孔安國 雲:言簫,見細器之備也。蓋《韶》樂兼簫為名,簫字或上或下耳。” 漢 馬融 《長笛賦》:“上拟法於《韶箾》《南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韶箾(sháo xiāo)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詞彙,主要與古代音樂文化相關,以下從權威典籍角度分點闡釋:

  1. 發音與字形

    韶箾讀作“sháo xiāo”,其中“韶”為形聲字,從音、召聲,本義指虞舜時期的樂曲;“箾”通“箫”,指古代吹奏樂器,亦作舞具名,見于《說文解字》對“箾”的注解。

  2. 基本釋義

    韶箾原指舜樂《韶》的别稱,後泛指雅正的古樂。《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記載吳公子季劄觀周樂時提及:“見舞《韶箾》者”,杜預注:“舜樂名,言能繼紹堯之德。”

  3. 曆史背景

    據《周禮·春官》記載,《韶》樂為上古六代樂舞之一,以排箫(箾)為主要伴奏樂器,故稱“韶箾”。其樂風莊重和諧,孔子曾贊其“盡善盡美”(《論語·八佾》)。

  4. 文化引申

    “韶箾”在文學中常象征禮樂教化或盛世之音。如清代王夫之《讀通鑒論》以“韶箾不作”喻指禮崩樂壞,強調雅樂對社會秩序的意義。

  5. 現代應用

    當代研究中,“韶箾”多用于古代音樂史及文獻學領域,如《中國音樂文物大系》等著作,通過考古實物與文獻互證,探讨其演奏形式及文化内涵。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韶箾”是中國古代樂舞名稱,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韶箾(拼音:sháo xiāo)是舜帝時期的樂舞名稱,又稱“韶樂”或“箫韶”。其名稱中的“箾”通“箫”,指以排箫為主要演奏樂器的樂舞。

二、曆史記載

  1. 文獻來源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記載吳國季劄在魯國觀看《韶箾》後贊歎“德至矣哉”,而孔子在齊國聽聞此樂後,更是“三月不知肉味”,稱其“盡善盡美”。
    《尚書》中提到的“箫韶九成,鳳皇來儀”即指此樂舞。

  2. 名稱演變
    “韶箾”與“箫韶”實為同一樂舞的不同表述,因演奏時以排箫為主要樂器而得名。

三、文化意義

四、相關辨析

需注意與“韶濩”(商湯時期的樂舞)區分,二者雖同為古樂,但時代和内涵不同。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左傳》《尚書》等古籍或權威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備任布幕不相登才貫二酉采斵瞠瞠城鄉差别黜迹措畫調融短犢耳熟燔炙工于鈎深寡智貴欲故籍海軍航空兵函軸懷火華浄翬翟活埋奸桀谏坡鲛鲨加枝添葉精善九叩寄止狂流匡肅苦口逆耳芒洋闵勞謀望母豬耦立跑道平白無故清酎親在祛機曲謝軟盤舌弊沈翳沈雲濕紡實用性徒流頑固不化娃娃畏畏五道神五缞響和歆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