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述而不作的意思、述而不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述而不作的解释

阐述前人成说,自己并不创新。《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朱熹 集注:“述,传旧而已,作,则创始也。”《北史·袁翻传》:“皇代既乘乾统历,得一御宸,自宜稽古则天,宪章 文 武 ,追纵 周 孔 ,述而不作。” 清 朱彝尊 《刘永之传》:“其自称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夫岂以其圣而傲当世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述而不作”是汉语中源自儒家经典的重要概念,字面含义为“传述而不创作”。该词最早出自《论语·述而》篇,记载孔子自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表明其学术态度是通过整理、阐释前代典籍来传承文化,而非标新立异进行个人创作。

从词义构成看,“述”指系统性的转述与阐释,《说文解字》释为“循也”,强调遵循既有脉络;“作”则含创造新说之意,《礼记·乐记》郑玄注称“作谓变旧章”。二字组合形成辩证关系,凸显儒家“以述为作”的学术传统,即在继承中实现创新发展。

现代汉语词典中,该词被定义为:“指只阐述前人学说,自己不立新义”(《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这种治学方式在当代常被引申为学术研究中对传统的尊重,强调知识传承需建立在对既有成果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

从文化渊源考察,这一理念深刻影响了中国经学传统。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阐释:“述,传旧而已;作,则创始也”,揭示其本质是通过诠释经典来延续道统。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校勘本对此有详细笺注,可参考《论语注疏》卷七相关论述。

网络扩展解释

“述而不作”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论语·述而》中孔子的观点“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指只阐述前人已有的学说或思想,而不进行创新或创作。其中“述”意为陈述、继承,“作”指创作、创新。

2.出处与背景

出自《论语·述而》,孔子以此表明自己对古代文化的态度:忠实传承周代礼乐制度,而非标新立异。

3.结构与用法

4.褒贬色彩

5.例句与对比

补充说明

这一成语反映了儒家注重传承的文化观,但也引发关于“创新与守旧”的讨论。现代使用中需结合语境判断其褒贬倾向。

别人正在浏览...

誖论本田便蕃鞭蒲卞庄子刺虎絺褐驰湍摐摐大卜打寒噤风鉴丰鬒伏祭工休钩膺镂钖逛灯官身祗候豪怀皇后轘裂鹄峙建材僭客解豁九九图阃郡列传灵砂萝图马班俛附面色如土谬遁南海子配递皮包锵洋千斤顶谴祟气不忿儿亲戚朋友趋衙趋营日平度失和束修羊送聘邃冲遂祸泰羹腾藉隤祉拓宽尪弊乡赋仙奴校语霄峥协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