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影的意思、顧影的詳細解釋
顧影的解釋
亦作“ 顧景 ”。自顧其影。有自矜、自負之意。《後漢書·南匈奴傳》:“ 昭君 豐容靚飾,光明 漢 宮,顧景裴回,竦動左右。” 宋 王安石 《明妃曲》之一:“低迴顧影無顔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顔氏》:“女入房,巾服而出,曰:‘視妾可作男兒否?’生視之,儼然一顧影少年也。”
詞語分解
- 顧的解釋 顧 (顧) ù 回頭看,泛指看:顧眄。顧名思義。回顧。 照管,注意:顧及。顧忌。顧慮。顧念。顧恤。顧全。顧問。顧惜。兼顧。 商店或服務行業稱來買貨物或要求服務的:顧客。惠顧。主顧。 拜訪:三顧茅廬。
- 影的解釋 影 ǐ 物體擋住光線時所形成的四周有光中間無光的形象,亦指不真切的形象或印象:人影。花影。倒影。幻影。影壁。影響。影射(借甲指乙,或暗指某人其事)。無影無蹤。影影綽綽(模模糊糊,不真切)。捕風捉影。含
網絡擴展解釋
“顧影”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gù yǐng,其核心含義是自顧其影,常用來形容人自我審視、自矜或自負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1.基本含義
- 字面解釋:
“顧”指回頭看或注視,“影”指影子,合意為“看着自己的影子”。
- 引申義:
常用于表達自我欣賞、孤芳自賞 或自憐自惜 的情感,隱含一種對自身形象、才華的重視,甚至帶有些許自負的意味。
2.古典出處與文學用例
- 《後漢書·南匈奴傳》:
描述王昭君“顧景裴回”(“景”同“影”),展現其儀态之美與自信,後因不得寵而顧影自憐。
- 王安石《明妃曲》:
“低迴顧影無顔色,尚得君王不自持”,以顧影動作反襯王昭君失意卻依然動人的形象。
- 蒲松齡《聊齋志異》:
描寫女子女扮男裝後“俨然一顧影少年”,突顯其英姿與自我欣賞。
3.現代用法與語境
- 褒義語境:
可形容自信從容的姿态,如“她顧影而立,氣度非凡”。
- 中性/貶義語境:
若過度強調自我,則可能含孤傲、自戀的負面色彩,如“他總顧影自憐,難與人親近”。
4.常見搭配
- 顧影自憐:因孤獨失意而自我憐惜。
- 顧影弄姿:刻意擺弄姿态以吸引注意。
“顧影”既是對古典形象的凝練,也承載了複雜的情感色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褒貶傾向,避免單一解讀。如需更深入的文學例證,可參考《後漢書》《明妃曲》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顧影
詞義解釋:顧影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回頭看自己的影子,也可以指回憶、思念。
拆分部首和筆畫
部首:頁(yè)
筆畫:14畫
來源
《顧影》一詞出自《詩經·唐風·君子偕老》,原文如下:
嘉兮缵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
孔瞻而厲,眇睇于言兮;終然允協。
雙瞳美目的人兒,真是讓人陶醉,如同白天一樣絢爛。
雖然孔子在說話時目光不正,但終究能夠達成共識。
繁體
顧影(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作「顧影久遠(遠)」,其中「久遠(遠)」表示長久以來。
例句
他經常在鏡子前顧影自憐。
思念之情如顧影般在心中流動。
組詞
顧忌、顧及、顧慮
近義詞
回憶、追憶、緬懷
反義詞
忘卻、遺忘、淡忘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