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詩藳 ”。1.詩的稿子;詩作。 唐 姚合 《送喻凫校書歸毘陵》詩:“主人庭葉黑,詩稿更誰書。” 宋 蘇轼 《與趙德麟書》之五:“三日臂痛,今日幸減,録舊詩一篇奉呈。聞公亦欲借示詩稿,幸付去人。”一本作“ 詩藳 ”。 元 王恽 《為王朝顯贈梁邦傑兼簡郝勸農》詩:“詩藳不須詢幾束,溪聲山色揔關情。” 丁玲 《與日本朋友叙舊》:“可惜的是詩稿現在哪裡呢?”
(2).詩集的專稱。如 宋 陸遊 《劍南詩稿》; 清 魏源 《清夜齋詩稿》。
“詩稿”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詩的稿子或詩作
指詩人創作詩歌時的手稿或成型的詩歌作品。例如唐代詩人姚合在《送喻凫校書歸毘陵》中提到“詩稿更誰書”,蘇轼也曾将舊詩整理成稿贈與他人()。
詩集的專稱
曆史上一些詩集以“詩稿”命名,如宋代陸遊的《劍南詩稿》、清代魏源的《清夜齋詩稿》等()。
“詩稿”既可指具體的手稿或詩作,也可作為詩集的正式名稱,兼具文學創作與文獻保存的雙重意義。
詩稿是指詩人撰寫的詩歌或其他文學作品的手稿。它是詩人創作時的初稿或草稿,通常表達了詩人内心的情感和思想。詩稿一般未經修改和潤色,往往具有較高的純真和直接感染力。
詩稿的部首是詞意,共分為兩個部首:詞(讠)和欠(缶)。
詞的部首寫作“讠”,有四個筆畫。
欠的部首寫作“缶”,有五個筆畫。
“詩稿”一詞源于中國古代文化,最早見于《詩經》。在古代,詩人在創作詩歌時,常常将詩稿抄寫在竹簡或紙張上,以便保存和傳承。
“詩稿”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詩稿」。
在古時候,漢字的筆畫和結構有所不同。以“詩稿”為例,古代漢字的寫法為「詩稿」。
他的詩稿充滿了對人民生活的熱愛和對社會現象的思考。
抒情詩、古詩、現代詩、散文詩、詩篇、詩人、書稿、作品、篇章、章節
手稿、創作、文稿、稿子
成書、定稿、正式出版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