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定海三總兵的意思、定海三總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定海三總兵的解釋

鴉片戰争中定海戰役犧牲的三位愛國将領。1841年9月英軍進攻浙江定海,定海鎮總兵葛雲飛、處州鎮總兵鄭國鴻、壽春鎮總兵王錫朋率部血戰,先後陣亡。史稱定海三總兵。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定海三總兵

指中國清朝鴉片戰争時期(1841年)在浙江定海(今舟山市)抗英戰役中殉國的三位清軍高級将領:葛雲飛、王錫朋、鄭國鴻。該稱謂源于三人均擔任總兵官職,且共同守衛定海直至犧牲,後世以“定海三總兵”尊稱其忠烈事迹。


漢語詞典角度釋義

  1. 詞義構成

    • 定海:地名,指戰役發生地浙江定海縣(現屬舟山市)。
    • 三:數量詞,指三位軍事統帥。
    • 總兵:明清武官職名,屬正二品,統轄一鎮兵力,為地方最高軍事指揮官。

      合稱“定海三總兵”特指在定海戰役中殉國的三位總兵将領。

  2. 曆史背景

    1841年9月,英軍二次進攻定海,三總兵率部浴血抵抗六晝夜。葛雲飛(浙江定海總兵)、王錫朋(安徽壽春總兵)、鄭國鴻(湖南處州總兵)分守要隘,終因寡不敵衆,相繼戰死。此役為鴉片戰争關鍵戰役之一,三總兵事迹載入《清史稿·忠義傳》。

  3. 文化象征意義

    “定海三總兵”已成為近代中國反抗外來侵略的民族精神符號,象征忠勇不屈的氣節。其事迹被收錄于《中國曆史大辭典》《辭海》等權威辭書,定義為“鴉片戰争中壯烈殉國的清軍将領群體”。


權威參考來源

  1. 《清史稿·卷三百七十三·忠義傳》

    記載三總兵殉國經過:“雲飛赴水死,錫朋、國鴻亦戰殁。”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清史稿》)

  2. 《中國近代史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詞條“定海三總兵”明确其定義為:“鴉片戰争中在定海抗擊英軍犧牲的三位清軍總兵。”

  3. 《舟山市志·人物傳》

    詳述三人籍貫、職務及戰役細節,稱其“以血肉之軀築海疆屏障”。

    (來源:浙江人民出版社《舟山市志》)

  4. 國家清史編纂工程《鴉片戰争檔案史料》

    收錄道光帝褒獎三總兵谕旨:“葛雲飛等力戰捐軀,忠勇可嘉。”

    (來源: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編)


文化傳承

三總兵紀念設施現存于浙江舟山:

網絡擴展解釋

“定海三總兵”是鴉片戰争時期為保衛浙江定海而壯烈犧牲的三位清朝總兵,即葛雲飛(漢族)、鄭國鴻(回族)和王錫朋(漢族)。以下是詳細解釋:

1.曆史背景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争爆發後,英軍于同年7月攻占定海,成為近代西方軍隊首次占領中國領土的起點。1841年9月,英軍集結29艘軍艦、4000餘名士兵再次進攻定海,三總兵率軍殊死抵抗,最終全部殉國。

2.人物事迹

3.戰役意義

4.詞語延伸含義

該詞後來也用于比喻能穩定局勢、統一指揮的領導者,但此用法多見于文學或口語中,曆史語境下特指上述三位将領。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權威史料或舟山“三忠祠”相關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巴洛克藝術邦賦包飯包荒崩克并驅鉢錢不雅擦擦拆卷禅扃垂拱仰成鋤犂歹徒打退打牙祭澄沙二紀翻一番糞穢佛祖腹诽蓋簾高貴貫洞寒澀罕稀黃鹘渾凝葷辛賈舶攪局節衷金石交勁刷計務快船寬敞酷刻困劣露底馬槟榔萌芽鳴響撓攪樸壹疋鳥巧法清美清漆少叙示信銅角投子萬民傘下款香象渡河相谑現疾說法仙人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