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栖志”。寄托情志。《太平廣記》卷二三五引 宋 龐元英 《談薮》:“ 齊 太原 孫伯翳 家貧,嘗暎雪讀書。放情物外,栖志丘壑。” 明 何景明 《六子詩·康修撰海》:“羣遊慕豪放,栖志固有期。赤驥鳴煙霄,不受黃金羈。” 明 屠隆 《綵毫記·團圓受诏》:“聞命沾恩,蹔去依光明;傳真授訣,終當栖志煙霞。”
“栖志”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qī zhì,其核心含義是寄托情志,常用于表達将情感或志向寄托于自然、隱逸或精神境界中。
詞義構成
曆史出處
最早見于《太平廣記》卷二三五引宋龐元英《談薮》中的記載:“齊太原孫伯翳家貧,嘗暎雪讀書。放情物外,栖志丘壑。” 描述孫伯翳雖生活清貧,卻将情志寄托于山水讀書的隱逸生活。
文學應用
古代詩詞中常以此詞表達隱逸情懷或精神寄托,例如:
現代使用
現代語境中較少見,多用于文學、曆史研究或特定風格的創作,強調對傳統文人精神的追溯。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引文或詩詞例句,可參考《太平廣記》及杜甫、朱唏顔等詩人作品。
栖志(qī zhì)是一個具有深刻含義的漢字,下面将介紹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以及一些例句,同時也會列舉一些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栖志的拆分部首是木,旁邊是其它部首心。它總共有10個筆畫。
栖志的“栖”字源于本義為“住宿、栖身”,意味着人們在某個地方停留,尋找歸屬感。而“志”字則代表着人的追求、願望和理想。因此,栖志一詞可以表達一個人定居并追求自己的夢想。
在繁體字中,栖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栖志的寫法與現在的稍有不同。古時候的“栖”字在上方多了一個“舍”字旁,表示在某個地方找到安甯和舒適。而“志”字則與現代一樣。
以下是一些使用栖志的例句:
1. 他在山間栖志,過上了甯靜的生活。
2. 她懷着遠大的栖志,努力追逐自己的夢想。
3. 無論遇到多少困難,我們都要堅持我們的栖志,不放棄追求。
以下是一些與栖志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栖身、栖息、志向、志氣、追求
近義詞:安家、安居、安身、立志、抱負
反義詞:流浪、漂泊、失志、放棄、消沉
以上就是關于“栖志”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一些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介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