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愆釁的意思、愆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愆釁的解釋

過錯。 晉 劉琨 《答盧谌》詩:“愆釁仍彰,榮寵屢加。”《南史·庾悅傳》:“今愆釁如山,榮任不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愆釁(qiān xìn)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愆”和“釁”二字組成,多用于書面語,帶有貶義色彩,指過失、罪過或引發争端的嫌隙。以下是詳細釋義:

一、單字解析

  1. 愆(qiān)

    本義指過失、罪咎。《說文解字》釋為“過也”,引申為違背、失誤。

    例:《左傳·昭公二十六年》有“王愆于厥身”,指君王自身有過失。

  2. 釁(xìn)

    原指古代祭祀時用牲畜血塗器物的縫隙,後引申為争端、嫌隙或罪過。《說文解字》注“釁,血祭也”,後衍生為“瑕隙”之義。

    例:《後漢書·李固傳》載“釁故既積”,指嫌隙已久。

二、合成詞義

三、古籍例證

  1. 《後漢書·皇後紀下》:

    “臣門兇禍,愆釁累積。”

    (指家族災禍因過失累積而起。)

  2. 《晉書·庾純傳》:

    “醉酒迷荒,昏亂儀度,此愆釁之深也。”

    (批評醉酒失禮為重大過失。)

四、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極少獨立使用“愆釁”,但“愆”“釁”仍見于成語: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愆釁”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iān xìn,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基本釋義


例句與出處

  1. 經典文獻:

    • 晉代劉琨《答盧谌》詩:“愆釁仍彰,榮寵屢加”,意為“過錯依然明顯,卻屢受恩寵”。
    • 《南史·庾悅傳》:“今愆釁如山,榮任不損”,形容罪過積累如山,但職位未受影響。
  2. 現代用法:多用于書面或文學性表達,如“他雖愆釁深重,仍未被追責”。


使用場景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查閱,(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賊闆學部填參涉讒妒長鳴巢居晨發出于意外脆生生待教電船疊謡惡食防人燔器過秦論還嗣寒酥禾娘駕靈漿壺蛟龍擘水金翅扇驚喜鏡沼金甲豆謹樸進迫軍檄隽譽鋸絨開腿哭主浪子回頭連及泠風屢屢賣嘴皮子梅柳明字民以食為天鬧妝輕塵情窦漸開起語羣丑肉磨肉用牛上風奢欲鼠虎邃曉桃羞杏讓溫度表文旄無之祈纖月心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