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庸的意思、常庸的詳細解釋
常庸的解釋
平凡。 漢 王充 《論衡·率性》:“未入 孔子 之門時,閭巷常庸無奇,其尤甚不率者,唯 子路 也。”
詞語分解
- 常的解釋 常 á 長久,經久不變:常數。常量(亦稱“恒量”)。常項。常任。常年。常駐。常住。常備不懈。 時時,不隻一次:常常。常客。時常。經常。 普通的,一般的:常識。常務。常規。常情。常人。平常。反常。 姓。
- 庸的解釋 庸 ō 平常,不高明的:平庸。庸醫。庸言。庸俗。庸人。昏庸。庸主(平庸或昏庸的君主)。庸夫。庸暗(平凡,愚昧)。庸庸碌碌(沒有志氣,沒有作為)。 需要:無庸細述。無庸諱言。 豈,怎麼:庸讵(豈,何以,
網絡擴展解釋
“常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常庸”意為平凡、普通,多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缺乏特殊性。該詞由“常”(普通)和“庸”(平庸)組合而成,強調尋常、無突出特點的狀态。
二、字義分解
-
常
- 本義為“普通、平常”,如“常識”“常态”;
- 引申為“固定不變”,如“常數”“常青”;
- 也可表示“時常”,如“常來常往”。
-
庸
- 核心含義為“平凡、不高明”,如“庸人”“庸醫”;
- 古漢語中可表反問語氣,如“庸可棄乎?”;
- 部分語境中通“用”,如“無庸諱言”。
三、文獻出處與例句
- 古代典籍:漢代王充《論衡·率性》提到“閭巷常庸無奇”,指未受教化前的子路是平凡之人。
- 詩詞引用:宋代吳芾詩句“甯比尋常庸俗輩”,通過對比凸顯超凡脫俗。
- 現代例句:如“富人建庸俗之屋”“庸醫難診奇症”等,均體現“普通”或“低水平”的貶義色彩。
四、使用注意
- 語境傾向:多含貶義,需根據上下文判斷是否需替換中性詞(如“普通”)。
- 現代應用:當代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文學或學術讨論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論衡》原文或滬江詞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常庸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常庸是指一個人行為舉止平庸、平凡無奇的狀态。常指在常規、平凡的範圍内,不具備特别之處;庸指普通、平庸,沒有超出尋常的特點。
拆分部首和筆畫:
常庸這個詞拆分的部首分别是"巾"和"廣",其中"巾"為上部部首,"廣"為下部部首。筆畫數為11畫。
來源:
常庸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多樣化。常字最早的意義是指居民聚集的村莊,後來逐漸演變為平常、尋常的意思。庸字最早的意義是指衆多、衆人一起的狀态,後來逐漸演變為平凡、普通的意思。
繁體:
常庸這個詞的繁體字為「常庸」,沒有發生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常庸這個詞的寫法并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
例句:
1. 他一直過着常庸的生活,沒有追求任何特别的事物。
2. 她的外表平凡,行為也很常庸,沒有引起太多注意。
組詞:
常常、常見、庸俗、尋常
近義詞:
平常、普通、尋常
反義詞:
與常庸相反的詞語有特殊、非凡、卓越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