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bour of dogs and horses;serve like a dog or a horse] 古時臣下對君主自比為犬馬,表示願供驅使,為之效力稱效犬馬之勞
無功報德,願施犬馬之勞,統領軍卒,離城下寨。——《水浒傳》
為主子或他人盡力的謙辭。《水浒傳》第五八回:“廳上廳下一齊都道:‘願效犬馬之勞,跟隨同去。’”《三國演義》第三八回:“ 孔明 見其意甚誠,乃曰:‘将軍既不相棄,願效犬馬之勞。’”
“犬馬之勞”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像犬和馬一樣為他人奔走效勞,表示心甘情願地奉獻自己的力量,常帶有忠誠、謙卑的情感色彩。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析:
“犬馬”在古代是重要的家畜,犬負責看護、狩獵,馬用于交通和戰争,兩者均以忠誠和勤勞著稱。成語以“犬馬”自比,表達願為他人或上級竭盡全力的态度。例如:“願效犬馬之勞”即表示主動承擔重任的意願。
成語提醒人們以真誠和責任感對待他人與社會,但也需注意避免過度自我貶低或盲目效忠。例如職場中,可用此語表達合作誠意,但需把握分寸。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漢書》《晉書》等文獻,或查閱權威詞典。
《犬馬之勞》這個詞是指以狗和馬作為代表的動物所付出的勞動,用以形容人們辛勤勞作的精神和毅力。在古代,狗和馬是人們重要的勞動力,因此成為了勞動的象征。
拆分部首和筆畫:
《犬馬之勞》這個詞由三個漢字組成。其中,《犬》是以犬為部首,總共有四個筆畫;《馬》是以馬為部首,總共有馬的八個筆畫;《勞》是以力為部首,總共有七個筆畫。
來源:
《犬馬之勞》一詞最早見于《後漢書·吳漢傳》:“體大其志,犬馬之勞,形若勁節。”意為吳漢有着勇武的氣概,像狗和馬一樣勇猛努力。後來,這個詞逐漸廣泛應用于形容人們勤奮努力、盡職盡責的精神。
繁體:
《犬馬之勞》的繁體字為《犬馬之勞》。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狗的字形是一隻犬,馬的字形是一個人騎在馬上。因此,《犬馬之勞》在古代的字形分别為“<>”。
例句:
1. 他在工作中展現出了犬馬之勞,一直堅持到深夜。
2. 古代文人飽經犬馬之勞,方能成就千秋之作。
組詞:
1. 勞心:形容用腦思考、費心勞神。
2. 勞力:指體力勞動,尤指重體力勞動。
近義詞:
犬馬之功、犬馬之恩。
反義詞:
安逸、懶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