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疚心的意思、疚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疚心的解釋

[uneasy] 因愧疚而内心不安;負疚的心情

疚心的事

詳細解釋

負疚;憂心。 晉 潘嶽 《秋興賦》:“彼四慼之疚心兮,遭一塗之難忍。” 宋 蘇轼 《再論積欠六事四事劄子》:“《書》曰:‘制治于未亂,保邦于未危。’ 浙西 災患,若於一二年前,上下疚心,同力拯濟,其勞費殘弊,必不至若今之甚也。”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八十:“夜思師友淚滂沱,光影猶存急網羅。言行較詳官閥略,報恩如此疚心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疚心(jiù xīn)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因過失或錯誤而産生内心的愧疚、自責與不安。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其意義,并引用權威來源:


一、基礎釋義

  1. 愧疚于心

    指因自身行為不當或未能盡責而感到内心不安。

    例:《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為“内心感到慚愧不安”。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字形與字源

    • “疚”從“疒”(病字旁),本義指久病不愈(《說文解字》:“疚,病也”),後引申為心理上的長期不安。
    • “疚心”即心病,強調精神層面的痛苦。

      來源: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年影印本.


二、文化内涵與使用場景

  1. 儒家倫理的體現

    在傳統文化中,“疚心”與道德自省緊密關聯。如《論語·顔淵》中“内省不疚”強調自我反省以求心安,反襯“疚心”即道德缺失後的心理負擔。

    來源:楊伯峻. 《論語譯注》. 中華書局, 2009.

  2. 古今用法對比

    • 古漢語中多指因違背道義産生的自責(如《後漢書》“無所疚心”);
    • 現代漢語擴展至日常過失引發的慚愧感(如“未能盡責而疚心”)。

      來源:王力. 《古代漢語》. 中華書局, 1999.


三、權威詞典引證

  1. 《漢語大詞典》

    定義為:“因過失而内心痛苦不安。” 強調過失與心理痛苦的因果關系。

    來源: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1994.

    鍊接:www.hanyudacidian.cn(官網電子版)

  2.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釋義為“因對不起别人而内心慚愧”,突出人際關系的道德約束。

    來源:李行健.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4.


四、相關概念辨析


附:參考鍊接

  1. 《現代漢語詞典》電子版試讀:商務印書館官網
  2. 漢典“疚”字釋義:www.zdic.net
  3. 《漢語大詞典》線上查詢:漢語大詞典

楷體加注:現代語境中,“疚心”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表述,如“事母至孝,未嘗疚心”,體現對道德标準的自我審視。

網絡擴展解釋

“疚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因愧疚、自責或過失而産生的内心不安或負罪感。這種情緒常伴隨懊悔、憂心等心理狀态,使人難以獲得内心平靜。

二、詳細解釋

  1. 情感來源:多因自身錯誤行為或未盡責而産生,如對他人造成傷害或未能履行承諾。
  2. 古典用法:古代文獻中,“疚心”也用于描述憂心或負疚感。例如晉代潘嶽《秋興賦》中“彼四慼之疚心兮”,以及宋代蘇轼提及的“上下疚心,同力拯濟”。

三、使用場景

四、相關擴展

通過古典文獻和現代例句可見,“疚心”既可用于日常情感表達,也承載了中文語境中的道德反思内涵。

别人正在浏覽...

愛女白頭人八驺不逞之徒不三不四不智禅理醇慤從妹嫡室鬥煙絲對客揮毫方書風标公子封妻廕子剛悻高年規矩準繩過辭過去時華侈桓撥黃姜胡言漢語矯饬澆注疾首嚬蹙戢臧基桢連環寨練習禮品劉海立行陋習膜呗模度慕德捏素懦鈍貧門青及青袍烏帢權力撒婁上浮擅離職守市棍詩禮人家獸炭水災思逸探馬赤廷寄銅鼓同斟團勇頑锢五祖七真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