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rt] 泥垢
渾身泥污
亦作“ 泥污 ”。 1.污濁的爛泥。 唐 杜甫 《秋雨歎》詩之三:“秋來未曾見白日,泥污後土何時乾?”
(2).指被爛泥弄髒的。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他﹞穿着一身舊黃馬褲,泥污的黑馬靴,配上一件散領棕色襯衣,活像一個修理汽車的工人。”
(3).比喻卑下的地位。《後漢書·逸民傳·高鳳傳論》:“若伊人者,志陵青雲之上,身晦泥污之下,心名且猶不顯,況怨累之為哉!”
“泥污”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物質層面的解釋
指污濁的爛泥或被泥漿弄髒的狀态,常用于描述物體表面沾染泥垢的髒污現象。例如:“渾身泥污”形容人身上沾滿污泥。
文字構成
象征卑賤地位
在古漢語中,“泥污”可比喻處于卑微、低下的境遇。例如《後漢書》用“身晦泥汙之下”形容人埋沒于底層。
代指社會風氣敗壞
部分文獻(如漢王逸《九思·哀歲》)将其引申為污濁的社會風俗,暗含對道德淪喪的批判。
唐代杜甫《秋雨歎》中的名句“泥污後土何時幹”,既描繪了秋雨積潦的泥濘場景,也隱含着對時局困頓的感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學作品。
泥污是一個非常常見的詞,它指的是物體上附着的泥土、污垢或污漬等。
根據《康熙字典》,泥的部首是氵(三點水),而污的部首是水(三點水)。根據康熙字典規定的筆畫數目,泥的筆畫是8畫,污的筆畫是7畫。
泥污這個詞是由"泥"和"污"兩個字組成的。其中,泥是指濕潤黏性的土壤,易于粘附在物體表面;污指髒亂、不幹淨的狀态。
在繁體字中,泥的寫法是「泥」,污的寫法是「污」。
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泥在篆書中的寫法是「泥」,草書中的寫法是「尼」。污在篆書中的寫法是「汙」,草書中的寫法是「汚」。
1. 昨天下雨,我的鞋子上沾滿了泥污。
2. 這幅畫上有一些泥污,需要小心清潔。
3. 孩子在沙灘上玩得太high,整個身子被沙子的泥污覆蓋。
泥濘、泥濘不堪、泥濘的道路、土泥、清泥洗瓶等。
泥濘、泥沙、泥泥濘濘。
幹淨、整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