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蒙士的意思、蒙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蒙士的解釋

淺學無知之士。《書·伊訓》:“臣下不匡,其刑墨,具訓于蒙士。” 孔 傳:“蒙士,例謂下士。” 蔡沉 集傳:“童蒙始學之士,則詳悉以是訓之,欲其入官而知所以正諫也。” 清 錢謙益 《母馬氏加贈淑人》:“爾為賢母,子為寶臣,豈惟光昭彤管,亦可以具訓于蒙士矣。” 清 方苞 《書考定<文王世子>後》:“凡此皆先儒所深病,蒙士所心非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蒙士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與文獻用例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義解析 "蒙"在《說文解字》中釋為"王女也",本指菟絲草,後引申出覆蓋、蒙昧、啟蒙三重含義。《漢語大詞典》記載其作為形容詞時特指知識未開的混沌狀态。"士"在甲骨文中象形為斧钺,上古指掌刑獄之官,至春秋時期演變為知識階層的統稱,如《論語》"士志于道"。

二、文獻用例

  1. 蒙昧之士:《淮南子·修務訓》"古者民茹草飲水,采樹木之實"句下高誘注提及"蒙士"指未受教化的庶民,此解符合"蒙"的遮蔽義與"士"的原始身份指代。
  2. 啟蒙對象:清代考據學家錢大昕在《十駕齋養新錄》中使用"蒙士"指代初學經書的生員,此處"蒙"取發蒙義,與《易·蒙卦》"匪我求童蒙"的啟蒙意象相通。

三、現代語義流變 當代《古漢語大詞典》将該詞條歸納為:①未開化的愚昧之人;②舊時私塾學生的謙稱。兩種釋義呈現語義對立,反映漢語詞彙在曆時演變中産生的正反同辭現象。

網絡擴展解釋

“蒙士”一詞在中文中有兩種不同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1. 古義(主流解釋)
    指淺學無知之士,源自《尚書·伊訓》。古代注疏如孔傳将其解釋為“下士”(低級官員),蔡沉則認為是“童蒙始學之士”。清代學者如錢謙益、方苞在文中沿用此義,強調未通曉學問的初學者或學識淺薄之人。

  2. 現代引申用法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聰明過人的學者或才子”,可能與“蒙”字的多義性(如“蒙昧”與“蒙受”)及語境演變相關。但此義項缺乏古籍文獻支撐,需謹慎使用。

例句參考:

注意:若在文學創作中遇到該詞,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優先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漢典》等權威古籍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阿爾及利亞百鳥房北宮詞紀北國馎饦冊名車次澄什陳義充寒惆惕怵悸出内村老老道德原則登東廁德綏玎琅東野諷道負殿規謨汗溝華鮮花衣講道理驕汰期年忌食就正魁跣困阨梁梠嶺隘脢腓沒完眠宿渺遠篇數平曆破家亡國勤思親衛聖代生月沈沔室家時傑輸精管順水推舟疏條所得稅天誡同録頹乏惘若有失巫峯相風涍泉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