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蒙士的意思、蒙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蒙士的解釋

淺學無知之士。《書·伊訓》:“臣下不匡,其刑墨,具訓于蒙士。” 孔 傳:“蒙士,例謂下士。” 蔡沉 集傳:“童蒙始學之士,則詳悉以是訓之,欲其入官而知所以正諫也。” 清 錢謙益 《母馬氏加贈淑人》:“爾為賢母,子為寶臣,豈惟光昭彤管,亦可以具訓于蒙士矣。” 清 方苞 《書考定<文王世子>後》:“凡此皆先儒所深病,蒙士所心非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蒙士”一詞在中文中有兩種不同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1. 古義(主流解釋)
    指淺學無知之士,源自《尚書·伊訓》。古代注疏如孔傳将其解釋為“下士”(低級官員),蔡沉則認為是“童蒙始學之士”。清代學者如錢謙益、方苞在文中沿用此義,強調未通曉學問的初學者或學識淺薄之人。

  2. 現代引申用法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聰明過人的學者或才子”,可能與“蒙”字的多義性(如“蒙昧”與“蒙受”)及語境演變相關。但此義項缺乏古籍文獻支撐,需謹慎使用。

例句參考:

注意:若在文學創作中遇到該詞,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優先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漢典》等權威古籍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蒙士》的意思

《蒙士》是一個通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蒙在鼓裡”或“蒙在黑裡”的詞語。它可以表示對某人缺乏知情或理解的狀态,或者表示某事情的真相被掩蓋或隱藏。

《蒙士》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蒙士》的拆分部首是艹,并包含了9個筆畫。

《蒙士》的來源

《蒙士》一詞源于漢字,其意思最早由古代漢語中的一種口語表達演變而來。它是通過将“蒙”(méng)和“士”(shì)兩個字合成而成的。

《蒙士》的繁體

《蒙士》在簡體漢字中的表示為“蒙士”,而在繁體漢字中則為“蒙士”。

《蒙士》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些區别,所以《蒙士》在古時的寫法可能有所差異。

《蒙士》的例句

1. 他對這個計劃一無所知,完全是個蒙士。

2. 這個問題我蒙在鼓裡,不知道答案。

《蒙士》的組詞

蒙事、蒙在鼓裡、蒙在黑裡、蒙在鼓裡的人

《蒙士》的近義詞

蒙在鼓裡、不知情、不了解、不知底細、不知所以然

《蒙士》的反義詞

知情、了解、明白、洞悉、知道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