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斷手的意思、斷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斷手的解釋

(1).截斷手。古代的一種肉刑。《韓非子·内儲說上》:“ 殷 之法,棄灰于公道者斷其手。 子貢 曰:‘棄灰之罪輕,斷手之罰重,古人何太毅也?’”

(2).泛謂手被折斷。 清 王韬 《淞隱漫錄·薊素秋》:“壯士死者逾半,其存者非折足即斷手。”

(3).指被截斷的手。如:斷手再植。

(4).完畢;完成。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小豆》:“夏至後十日種者為上時,初伏斷手為中時,中伏斷手為下時。” 唐 杜甫 《寄題江外草堂》詩:“經營 上元 始,斷手 寳應 年。” 宋 朱熹 《答劉季章書》之十一:“《大學》近修改一兩處,旦夕須就闆改定,斷手即奉寄也。”

(5).比喻兄弟死亡。 唐 白居易 《得辛奉使遇昆弟之仇不鬥而過為友人責辭雲銜君命判》:“ 辛 時惟奉使,出乃遇讎:斷手之痛不忘,誠難共國;飲冰之命未復,安可害公?”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斷手”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核心義項

  1. 古代肉刑
    指截斷手的刑罰,最早見于《韓非子·内儲說上》記載商朝法律:“棄灰于公道者斷其手”。子貢曾質疑此刑罰過重。

  2. 手部傷殘
    泛指手被折斷或截斷的狀态,如清代文獻描述戰鬥傷亡“存者非折足即斷手”。現代醫學中則有“斷手再植”的說法。

  3. 完成、結束
    作為動詞,表示事務完結。例如北魏《齊民要術》記載農時“初伏斷手為中時”,杜甫詩雲“經營上元始,斷手寳應年”,朱熹書信中也用“斷手”指書籍修訂完成。

  4. 比喻兄弟死亡(罕見)
    此義項較少使用,多出現在古文隱喻中。


二、其他信息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古籍引用需注意時代背景差異。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斷手是指手被切斷或失去的情況。它的拆分部首是“手”,筆畫數為7。這個詞的來源和繁體寫法相對比較簡單,沒有很複雜的背景故事。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斷手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具體的寫法我無法确切回答。 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幫助理解斷手的意思,例如: 1. 他在事故中不幸斷了手。 2. 這個作家以其才華而在文學界一夜之間嶄露頭角,就像是突然間斷了手一樣。 3. 孩子小心!别把手放在那個機器裡,否則可能會斷手的! 一些與斷手相關的組詞可以是:斷臂、手無寸鐵、斷指、殘疾等。 近義詞可能包括:切手、截肢、傷手等。 反義詞可能包括:完好的手、健全的手、無損傷的手等。 希望這個回答可以幫助你理解斷手的意思及相關信息。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