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漢書·方術傳下·費長房》載: 長房 為市掾,見一老翁賣藥,懸一壺于肆頭。市罷,即跳入壺中。 長房 因詣翁,翁與俱入壺中,見玉堂莊嚴華麗,美酒嘉肴充盈其中,相與飲畢而出。後因以“碧玉壺”指仙境。 宋 蘇轼 《刁景純席上和謝生》之一:“誤入仙人碧玉壺,一歡那復問親疏。”亦省作“ 碧壺 ”。 元 王恽 《仙遊曲》之五:“金簡朝元擁玉華,碧壺香滿謫仙家。”
“碧玉壺”是一個源自古代典故的文學意象,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典故出處
源自《後漢書·方術傳下·費長房》記載的故事:費長房見一老翁賣藥,市罷後跳入懸挂的壺中,壺内竟有華麗玉堂與美酒佳肴,實為仙境。這一傳說成為“碧玉壺”代指仙境的源頭。
本義與象征
該詞字面指“碧玉制成的壺”,但實際借典故隱喻與世隔絕的仙境或超然物外的理想境界,常被用于表達對隱逸生活或神秘世界的向往。
文學引用與演變
其他關聯用法
部分文獻中,“碧玉壺”也用于描述酒器,如陸遊詩句“竹葉春醪碧玉壺”,但此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核心仍與典故的華麗、超脫特質相關。
“碧玉壺”主要通過典故衍生出對仙境的文學化表達,并在詩詞中靈活運用,成為傳統文化中頗具浪漫色彩的意象。
“碧玉壺”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某個物體的色彩與材質。具體來說,它表示一種翡翠做成的瓶子或壺。
根據《康熙字典》的拆分方法,可以将碧玉壺拆分為以下部首和筆畫:
“碧玉壺”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内篇·秋水》篇中:
“或類采采乎青蒲之芳,或近玄宮而碧玉于蘭,或桂樹之華,願往而不可及也。”
莊子用“碧”和“玉”來形容一種美麗的顔色和材質,以表達他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碧玉壺”的繁體字為「碧玉壺」。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很多變化。根據《康熙字典》所記載的古代寫法,可以将“碧玉壺”寫成以下形式:
碧:璧、辟、斃、弼
玉:琢、瑤、育、域
壺:壷、壺、斛、觳
這裡是一些使用“碧玉壺”這個詞的例句:
1. 他以手中的碧玉壺向大家展示了他的收藏品。
2. 在拍賣會上,一個古老的碧玉壺被以高價成交。
3. 她将茶水倒入碧玉壺中,細細品味着茶的香氣。
與“碧玉壺”相關的組詞有:
1. 碧瓦銀蓮:形容顔色而美麗的景象。
2. 碧空如洗:形容天空湛藍而明亮。
3. 玉壺金液:指珍貴的、美味的液體。
與“碧玉壺”相關的近義詞有:
1. 翡翠瓶
2. 綠玉壺
3. 寶石壺
與“碧玉壺”相關的反義詞有:
1. 普通瓶
2. 陶土壺
3. 塑料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