袴筒的意思、袴筒的詳細解釋
袴筒的解釋
亦作“褲筒”。褲腿。 碧野 《大巴山人》:“隻見有一個中年漢子,把褲筒卷到大腿,站在河裡,掄動胳膊指揮卡車過河。”參見“ 袴腿 ”。
詞語分解
- 袴的解釋 袴 ù 同“褲”。 筆畫數:; 部首:衤; 筆順編號:
- 筒的解釋 筒 ǒ 粗大的竹管。 較粗的中空而高的器物:煙筒。郵筒。筆筒。 衣服等的筒狀部分:袖筒兒。靴筒。筒裙。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袴筒的漢語詞典釋義
1. 基本詞義
“袴筒”指傳統褲裝中包裹腿部的筒狀部分,即從腰部延伸至腳踝的褲管。該詞屬古漢語服飾詞彙,現代多稱“褲腿”或“褲管”。“袴”同“褲”,本義為下裳;“筒”形容中空圓柱結構,強調褲腿的立體包裹性。
2. 結構特征
古代袴筒分為“直筒”與“寬筒”兩類:
- 直筒袴:多見于漢唐時期,褲管筆直修身,便于行動(如武士褲裝);
- 寬筒袴:宋明時期流行,褲管寬松,常以絲綢制成,體現士大夫階層的雍容風範。
3. 曆史沿革
“袴筒”一詞最早見于《釋名·釋衣服》:“袴,跨也,兩股各跨别也;筒,通也,通足而下。” 東漢劉熙闡明其功能為分隔雙腿并覆蓋下肢。唐代《通典》記載宮廷儀衛“着绛袴筒,朱絲履”,反映其禮儀屬性。
4. 現代使用
當代漢語中,“袴筒”僅存于方言及學術文獻。如閩南語保留“khòo-tâng”讀音,指西褲褲管;服飾史學界則用其專研古代褲裝形制演變。
參考文獻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 沈從文.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商務印書館, 2011.
- [東漢] 劉熙. 《釋名·釋衣服》. 中華書局點校本, 2016.
- [唐] 杜佑. 《通典·禮典》.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0.
- 周汛. 《中國衣冠服飾大辭典》.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網絡擴展解釋
“袴筒”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 含義:指褲腿,即褲子從腰部到腳踝的部分。該詞為“褲筒”的異體寫法,常見于方言或文學作品中。
2.發音與結構
- 拼音:kù tǒng
- 注音:ㄎㄨˋ ㄊㄨㄥˇ
- 字形:“袴”是“褲”的異體字,多用于古漢語或特定語境;“筒”指中空管狀物,此處引申為褲管形狀。
3.用法與示例
- 文學引用:作家碧野在《大巴山人》中描述:“有一個中年漢子,把褲筒卷到大腿,站在河裡……” 此例生動展示了“袴筒”的實際使用場景。
4.相關詞彙
- 近義詞:褲腿、褲管
- 關聯詞:袴腿(與“袴筒”意義相近,均指褲子的腿部部分)。
“袴筒”屬于較生僻的詞彙,現代漢語中更常用“褲腿”或“褲管”。其釋義和用法可通過文學作品或方言語境進一步理解。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演變,可參考詞典類工具書或方言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百年偕老标高鼻龍不入用刬伐常才淳古刺頭泥裡陷次資大次道骨稻雲蠹國渡世憣校鋒驲斧螗贛激戈楯構塼罣罳鬼風疹骨頭架子赫煌胡掄火盡薪傳皦心解豁饑氓浄辦勁健雞桑考勤簿闚閃麗好嫠惸每日裡蔑有虐魃排诋鋪眉蒙眼錢櫃谯閣峤路窮猿投林區野三不開適纔死骨更肉踏影蠱投影頑犷猥獕萎哲問閱牾逆相伐顯曠校旗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