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禁司的意思、禁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禁司的解釋

指主管防禁之事的部門或官員。《後漢書·百官志一》:“稟假掾史主稟假禁司。”《陳書·陳方泰傳》:“又率人仗抗拒,傷損禁司,為有司所奏…… 方泰 初但承行淫,不承拒格禁司。”《資治通鑒·齊武帝永明二年》:“舊制:諸王在都,唯得置捉刀左右四十人。 晃 好武飾,及罷 南徐州 ,私載數百人仗還 建康 ,為禁司所覺,投之 江 水。” 胡三省 注:“禁司,主防禁諸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禁司”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官職名詞,由“禁”與“司”組合而成。“禁”本義指禁令、禁忌,引申為帝王居所或相關事務,如《周禮·天官》記載“掌王之禁戒”;“司”指主管、執掌,常見于官職名稱,如“司寇”“司徒”。二者結合,“禁司”特指掌管宮廷禁衛或相關禁令的官職,常見于唐宋時期文獻。例如《新唐書·百官志》提到“左右監門衛,掌禁司門籍”,指其負責宮門出入稽查。

從職能看,“禁司”多與禁軍系統相關,如宋代殿前司下屬機構中設有“禁司”,負責宮廷安全與儀仗。其權限覆蓋禁中巡邏、門禁管理及儀衛調度,屬内廷重要職官。部分文獻中,“禁司”亦代指刑獄司法機構,如《宋刑統》載“諸禁司囚徒,皆親聽斷”,表明其司法職能。

引用來源:

  1.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周禮》
  2. 國學網《新唐書·職官志》
  3. 國家圖書館《宋刑統》電子版

網絡擴展解釋

“禁司”是古代官職或機構的稱謂,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主管防禁事務的部門或官員(主流解釋)

  1. 職能範圍
    指負責禁令執行、安全防衛或監管特定事務的機構或官員,常見于漢代至南北朝時期的文獻。例如《後漢書·百官志》提到“禀假掾史主禀假禁司”,胡三省注解為“主防禁諸王”。

  2. 具體用例
    如《陳書·陳方泰傳》記載官員因“抗拒禁司”被彈劾,說明禁司具有執法或監管權。

二、官吏被革職(少數說法)

綜合建議

建議優先參考第一種解釋,即與防禁職能相關的官職或機構。若需深入考證,可查閱《後漢書》《資治通鑒》等原始文獻,或結合具體語境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白水鑒心百折不摧避朝損膳不食人間煙火部引不逾時裁覆才屬昌歜出祿寸絶電子讀物滌煩子定甯地下水庫哆啰絨二舞泛酒肥遁分剓挂一漏萬寒舍荷恩畫桡鹼水簡約詳核寄留瘠牛羸豚緊身衣濬流舉無遺策來示連欐潦倒遼室撩雲撥雨麗姝六言吏胥沒白沒黑眉頭眼尾默默不語麑衣三垢使臂使指十室容賢事證説滿束手旁觀肅服貼花通天眉萬安文公紅烏樏烏行仙茅絃師襲稱喜見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