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霜旦的意思、霜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霜旦的解釋

冬晨。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江水二》:“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浙遊日記》:“十五日……兩岸緑橘丹楓,珍苞映日,雖霜旦嚴辰,有同暄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霜旦”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霜旦(拼音:shuāng dàn,注音:ㄕㄨㄤ ㄉㄢˋ)指秋冬季節下霜的清晨,強調寒冷、清肅的自然環境特征。例如《水經注·江水二》中描述:“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此處“霜旦”即指秋冬早晨的寒涼景象。


二、文學應用

  1. 經典出處
    該詞多見于古典文學作品,如北魏郦道元《水經注》和明代徐弘祖《徐霞客遊記》,用于描繪自然景觀的冷寂氛圍。例如:“雖霜旦嚴辰,有同暄藻”(《徐霞客遊記·浙遊日記》),通過對比凸顯冬日清晨的獨特美感。

  2. 意境特征
    常與“林寒澗肅”“高猿長嘯”等意象結合,表現秋冬清晨的蕭瑟與靜谧,帶有凄清、孤寂的情感色彩。


三、常見誤解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10)将“霜旦”簡單解釋為“結霜的晴天早晨”或“美妙景色”,但根據經典文獻,其核心在于季節性的寒冷清晨,而非單純天氣描述,需注意語境差異。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水經注》原文或權威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霜旦的意思

《霜旦》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霜出現在早晨。它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霜”和“旦”。

霜旦的部首和筆畫

“霜”字的部首是“雨”,它的筆畫數是12。

“旦”字的部首是“日”,它的筆畫數是5。

霜旦的來源

《霜旦》是文學作品中常見的描寫詞語。根據中國古代農村的生活環境,霜出現在早晨是一種常見的現象。霜旦被用來形容整個清晨被覆蓋着泛白霜雪的景象。

霜旦的繁體

《霜旦》的繁體字為「霜旦」。

古時候霜旦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霜旦的字形可能會有一些差異,具體請參考古代字典資料。

霜旦的例句

1. 早晨,田野上的草地已被霜旦覆蓋。

2. 當夜晚的寒意漸融化于霜旦,他意識到冬天的臨近。

與霜旦相關的詞語

組詞:
- 寒霜:寒冷的霜。
- 霜降:秋季的第十三個節氣,霜開始出現。
- 晨霜:清晨的霜。
- 白霜:潔白的霜。

近義詞:
- 朝露:早晨的露水。
- 霧凇:寒冷天氣中,形成在樹木上的冰霜。
- 霜雪:霜和雪的總稱。

反義詞:
- 初春:冬季過後的春天。
- 炎炎:形容夏季酷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