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盧浮宮的意思、盧浮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盧浮宮的解釋

法國最大王宮建築之一,現為國立美術博物館。在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右岸。占地約18萬平方米。建于1204-1857年。正殿呈口字形,兩邊有側廳,中間空地為廣場。氣勢雄偉壯觀。現有藏品四十萬件,油畫《蒙娜麗莎》、雕塑《勝利女神》及維納斯女神雕像為宮中三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盧浮宮(法語:Musée du Louvre)是位于法國巴黎市中心的一座世界級博物館,其名稱在漢語中的釋義及文化内涵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漢語詞典釋義

  1. 名稱構成
    • “盧浮”:為法語“Louvre”的音譯,無特定漢語字面含義,屬專有名詞音譯慣例(類似“紐約”“倫敦”)。
    • “宮”:指宮殿、皇家建築,強調其曆史起源為法國王宮(12世紀始建),現引申為“文化聖殿”。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專有名詞音譯原則;法國文化部曆史檔案。


二、建築功能與文化象征

  1. 曆史演變

    • 原為中世紀城堡,16世紀起成為法國王室居所(如弗朗索瓦一世、路易十四),18世紀法國大革命後轉型為公共博物館(1793年開放)。

      來源:盧浮宮官網曆史專欄(www.louvre.fr/histoire

    • 漢語釋義延伸:現指代“集藝術收藏、展覽與研究于一體的國家級機構”,詞義從物理宮殿擴展為文化符號。
  2. 核心功能

    • 全球最大藝術博物館之一,藏有《蒙娜麗莎》《斷臂維納斯》等40萬件文物,涵蓋古埃及、古希臘至19世紀歐洲藝術。

      來源:《大英百科全書》“盧浮宮”詞條;法國國家遺産數據庫。


三、權威定義與引用

  1. 學術定義

    “盧浮宮是法國國家象征之一,代表歐洲藝術收藏與文化遺産保護的巅峰,其名稱在漢語語境中承載‘藝術殿堂’的隱喻。”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文化遺産辭典》(2019版)

  2. 國際地位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巴黎塞納河沿岸組成部分),年訪客量超千萬,為全球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

      來源:UNESCO官網世界遺産名錄(whc.unesco.org


四、詞義的文化轉譯

漢語中“盧浮宮”一詞已超越字面,成為“人類藝術瑰寶聚集地” 的代稱,體現跨文化語境下對藝術權威性的共識。其釋義需結合曆史、功能與國際影響力綜合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盧浮宮(法語:Musée du Louvre)是法國巴黎市中心的标志性建築,也是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以下從多個維度解析其含義與意義:

一、曆史演變

  1. 起源與擴建
    盧浮宮始建于1204年,最初是菲利普二世為防禦修建的城堡。16世紀弗朗索瓦一世将其改建為文藝複興風格的王宮,并收藏了《蒙娜麗莎》等藝術品。經曆多位國王擴建,最終在路易十四時期形成主體建築群。
  2. 向博物館轉型
    1793年法國大革命期間,盧浮宮正式向公衆開放為博物館,成為世界上最早的國立博物館之一。

二、建築與布局

  1. 建築風格
    融合了中世紀城堡、文藝複興宮殿和現代玻璃金字塔(貝聿銘設計)等多元風格,占地面積約45公頃,建築群呈“U”形分布。
  2. 展館分區
    分為叙利館(Sully)、德農館(Denon)和黎塞留館(Richelieu),分别以曆史人物命名,展出來自全球的40餘萬件藏品。

三、文化意義與藏品

  1. 藝術寶庫
    以“三寶”聞名:達·芬奇《蒙娜麗莎》、古希臘雕塑《勝利女神》和《斷臂維納斯》。藏品涵蓋古埃及、古希臘、羅馬文明至19世紀歐洲藝術。
  2. 曆史見證
    曾作為50位法國國王和王後的居所,見證了法國從中世紀到現代的政治與文化變遷。

四、其他含義

在中文語境中,“盧浮宮”偶爾被用作成語,比喻宏偉華麗的建築,但其核心含義仍指向這座集曆史、藝術與建築于一身的博物館。

如需了解更多細節,可參考盧浮宮官網或權威藝術史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八都标準件不殆插科打诨闡發谄容吃葷飯吃素篡絶村胥存在鬥雪紅敦釋反汗飜掌風景區绂麒麟富溢改裝幹浄利落割奪官價畫一法渾化經丘尋壑輯綏軍陣科訂克明蠟珀臨望亂臣逆子冒家沒交涉蜜餞鳴簧鳴呶闵笑缪數木蹻鬧揚氣拏雲攫石翲忽辟積平疇遷窆前程千金儒書儒彥僧格盛閥申重同樂往世韋昌輝相繼顯融吸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