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妙象 ”。1.微妙的景象。 晉 郭璞 《遊仙詩》之八:“明道雖若昧,其中有妙象。”
(2).莊嚴之像。佛教多用以稱佛像。 南朝 梁 沉約 《瑞石像銘》序:“圖妙像於檀香,寫遺影於 祇樹 。” 北周 王褒 《京師突厥寺碑》:“轉6*法6*輪于稔國,留妙象于 罽賓 。”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詞林·黃慎軒之逐》:“近來縉紳士大夫,亦有捧呪念佛,奉僧膜拜,手持數珠以為律戒,室懸妙像以為皈依,不遵 孔子 家法,而溺意禪教者。”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妙像漢語 快速查詢。
“妙像”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其解釋需結合文學、佛教等語境綜合分析:
基本釋義
“妙像”亦作“妙象”,本義指微妙的景象,常用于描述難以言傳的玄妙意境。例如晉代郭璞《遊仙詩》中“明道雖若昧,其中有妙象”,即用此意。
佛教專用含義
在佛教語境中,“妙像”特指莊嚴的佛像,強調佛像的殊勝與精妙。如南朝沈約《瑞石像銘》序言提到“圖妙像於檀香”,即指雕刻佛像的莊嚴過程。
文學與哲學引申
該詞還可引申為抽象的美妙意象,如唐代詩歌中常以“妙像”隱喻自然或心靈的深邃境界。
異體字說明
“像”與“象”在此詞中為通假關系,古籍中二者常混用,但現代漢語更傾向使用“妙像”。
例句參考
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或佛教典籍獲取更系統的釋義。
《妙像》是一個詞語,表示某個事物或體驗令人感到十分美妙、奇特或難以言喻的樣子。它可以用來形容一種獨特的感覺或者某個景象給人帶來的不同尋常的感覺。
《妙像》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妙”和“像”兩個部分。其中,“妙”部分屬于女性部首,表示跟女性相關的字;“像”部分則屬于象形類偏旁部首,表示跟形狀、形象相關的字。整個詞語共有11個筆畫。
《妙像》這個詞源于漢字演變發展的過程,沒有具體的出處。它的繁體字為「妙像」,字形結構與簡體字一緻,隻是書寫風格上有所差異。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古時候的《妙像》可以寫作「妙像」或「妙像」。這些寫法在書寫形态上與現代相差無幾,隻是字體形式有所不同。
1. 他的繪畫作品給人帶來一種妙像,仿佛進入了一個神奇的世界。
2. 他憑借自己的音樂才華創造出了一首妙像,讓人陶醉其中。
在《妙像》的基礎上,可以衍生出一些相關的詞彙:
1. 妙趣:指獨特有趣或出人意料的趣味。
2. 像征:指用一種物象來代表或象征另一種事物。
3. 妙語:指精妙、巧妙和獨特的語言。
與《妙像》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神奇:形容極其奇特、不尋常的事物。
2. 奇妙:形容超乎尋常的美好或難以言喻的事物。
3. 不凡:形容非同尋常、與衆不同的事物。
與《妙像》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平凡:形容普通、常見、沒有特别的事物。
2. 常規:表示符合常規、尋常的事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