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皎然的意思、皎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皎然的解釋

(1).明亮潔白貌。《漢書·天文志》:“ 元延 元年四月丁酉日餔時,天暒晏,殷殷如雷聲,有流星頭大如缶,長十餘丈,皎然赤白色,從日下東南去。”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王子猷 居 山陰 ,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詠 左思 《招隱》詩。” 唐 陸龜蒙 皮日休 《寒夜聯句》:“況聞風篁上,擺落殘凍雪。寂爾萬籟清,皎然諸靄滅。” 明 謝谠 《四喜記·佳期重會》:“冰輪乍皎然,正中天,懽娛不覺宵光半。”

(2).高潔貌。《後漢書·王暢傳》:“ 蘧伯玉 恥獨為君子,府君不希 孔聖 之明訓,而慕 夷 齊 之末操,無乃皎然自貴於世乎?” 明 方孝孺 《袁安卧雪圖贊》:“烈烈司徒,處困不折。志行皎然,與雪俱潔。”

(3).清晰貌;分明貌。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聲律》:“抗喉矯舌之差,攢脣激齒之異,廉肉相準,皎然可分。” 唐 孟郊 《送孟寂赴舉》詩:“濁水無白日,清流鑒蒼旻。賢愚皎然别,結交當有因。” 清 龔自珍 《與江居士箋》:“所可喜者,中夜皎然,於本來此心,知無損已爾。” 李新 《<紅樓夢>新評》:“殊不知視婦女如珍寶之心,皎然如見,此不可為諱者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皎然”作為漢語複合詞,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一、本義解析 “皎”本指月光潔白明亮,《說文解字》釋為“月之白也”。後加“然”構成形容詞性後綴,整體表示“明亮潔白的狀态”。在《廣韻》中标注其古音為“古了切”,現代漢語普通話讀音為jiǎo rán。

二、引申義項

  1. 物理屬性延伸:特指物體潔淨透亮的質感,如《詩經·陳風·月出》中“月出皎兮”的月光意象,後引申形容玉石、霜雪等物質的晶瑩狀态。
  2. 道德象征延伸:自唐代起衍生出“光明磊落”的人格特質象征,如《全唐文》載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皎然不欺其志”的用法。

三、文獻例證 《世說新語·容止》記載:“裴令公有俊容儀,時人謂玉人,見者曰:見裴叔則,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劉孝标注引《晉諸公贊》作“皎然清峙”,此處既描繪容貌光彩,又暗含品格清正的雙重意蘊。

現代規範詞典如《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将“皎然”列為書面語詞彙,标注詞性為形容詞,強調其保留古典韻味的語體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皎然”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其解釋可綜合多個文獻來源得出:

一、基本含義:明亮潔白的樣子

形容物體或景象光亮耀眼、清澈無瑕,常用于描繪月光、雪色或流星等自然現象。
例證:


二、引申含義:高潔的品性

用于形容人品德高尚、清白無瑕,具有道德層面的贊美意味。
例證:


三、文言語法特征

在古漢語中,“皎然”屬于形容詞+“然”的結構,表示“...的樣子”。如“皎然”即“潔白明亮的樣子”。


使用場景

  1. 文學描寫:多用于詩詞、散文中渲染清冷明亮的意境;
  2. 人物評價:可借物喻人,強調品格高潔;
  3. 典籍注釋:古代史書、文論中用于描述具體事物或抽象概念。

提示:若需查閱具體古籍原文或更多例句,可參考、4、6等标注的文獻出處。

别人正在浏覽...

愛溺哀惜闇王百廢待舉杯觥交雜逼氣參核潮劇樘柱刺呼大半倒洑調譺貂參斷港絕潢蕃畿粉壁風木之悲幹鼎篙梢乖易寡少桂髓椒漿含涕毫光合盤托出鴻诰昏作解除魪品京本徑奔鏡光驚堂木九龍拘女困傷蓮實哢吭骈翼竅領畦丁侵敗人造棉肉痛沈奫受窭壽陵衰年書獃子稅居天恩天牢讬翰馱鈴枉攘鄉鎮仙僮缬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