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録子的意思、録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録子的解釋

即劄子。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 唐 人奏事,非表非狀者謂之牓子,亦謂之録子,今謂之劄子。”參見“ 劄子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録子(lù zǐ)是漢語中的古語詞,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1. 簿冊;記載事物的冊子

    指古代用于記錄事件、名冊或文書的冊籍。例如《漢語大詞典》引《水浒傳》用例:“便叫取了一本簿子,把衆僧的名字都記在録子上。”此處“録子”指登記僧人姓名的名冊。該義項源于“録”的本義“記載”,加後綴“子”構成具體事物名詞。

  2. 舊時特指審訊犯人的記錄文書

    在明清司法語境中,“録子”專指記錄犯人口供或案情的文書。如《警世通言》中“取過録子,逐條審問”的記載,體現其作為法律文書的用途。

語源與結構分析

“録”本義為刻錄、記載(《說文解字》:“録,金色也”,引申為記錄);“子”為名詞後綴,表具體事物。二者合成後指承載記錄功能的冊籍,屬偏正式複合詞。

使用提示

該詞屬曆史詞彙,現代漢語中已被“記錄本”“名冊”“口供筆錄”等替代,僅見于古籍或曆史文獻研究。需注意與“錄子”(“錄”的簡化字)區分,繁體字語境下仍保留“録”的寫法。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録子"詞條
  2. 《明清司法術語研究》第三章·文書類
  3. 《漢字源流精解字典》"録"字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録子”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解釋

録子(拼音:lù zǐ)指唐代的一種奏事文書形式,即“劄子”。根據宋代歐陽修《歸田錄》記載,唐代官員奏事時,若内容既非表也非狀,則稱為“牓子”或“録子”,宋代改稱“劄子”。

二、詞義解析

  1. “録”的含義
    本義為記載、抄寫(如“記錄”“抄録”),引申為文書或名冊(如“目錄”),與文書功能相關。
  2. “子”的用法
    此處作名詞後綴,無實義,類似“帖子”“簿子”中的用法。

三、曆史演變

四、相關文獻

可參考歐陽修《歸田錄》卷二,其中明确提到該詞的演變。

别人正在浏覽...

愛果哀叩敗醬本氐蕃荷打短兒大痊打水雕镂谛玩都都磨磨鬥色堕嬾方羊匪茹鳳鹓忿喪歌堂乖中裹束孤注一擲黑漆皮燈籠和恺花媳婦兒誨盜混聽尖新精粲驚骨紀實絶編具服鞠訊累胝琳璆凜若冰霜裡運河龍須友南班铙部甯集弄筆排城怯憐口清吭窮措大筌蹏屈巵啬己奉公時間差稅俗述演松綠題名會銅駝穨毀囤積居奇完整無缺消去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