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讨誅的意思、讨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讨誅的解釋

讨罪誅殺。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十:“ 慶歷 八年正月辛未, 甯令 弑 曩霄 ,國人讨誅之。” 宋 王令 《講罷謝邵牧不疑書》:“則聖人之前,暴君污臣,有不讨誅;聖人之後,援類比近,無所證驗。”《明史·外國傳四·琉球》:“時 山南王 應祖 為其兄 達勃期 所弑,諸寨官讨誅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讨誅”是一個由“讨”和“誅”組成的複合詞,主要用于描述讨伐并誅殺有罪之人的行為。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二、曆史用例

  1. 宋代文獻

    • 司馬光《涑水記聞》提到“國人讨誅之”,描述民衆共同讨伐弑君者的曆史事件。
    • 王令在書信中提及“暴君污臣,有不讨誅”,強調對暴政的反抗。
  2. 其他典籍

    • 《明史·琉球傳》記載山南王被兄弟弑殺後,“諸寨官讨誅之”,體現官方對逆賊的鎮壓。

三、構成分析

四、使用場景

五、近義關聯

“讨誅”是兼具行動與結果的曆史性詞彙,其内涵反映了古代社會對正義與秩序的維護。如需更具體文獻例證,可參考《涑水記聞》或《明史》。

網絡擴展解釋二

讨誅的意思

讨誅是一個動詞詞組,主要指對罪犯、惡人進行懲罰或處決,以實現正義或報仇。

拆分部首和筆畫

讨誅的拆分部首是讠和犬,拼音為tǎo zhū。根據《康熙字典》,讨的筆畫數為6,誅的筆畫數為9。

來源及繁體

讨誅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可以追溯到《易經》中的用法。讨誅在繁體字中為討誅。

古時候漢字寫法

讨誅在古時的漢字寫法和現在基本相同,隻是字形略有差異。例如,讨的古字形為辶宀,誅的古字形為疋朱。

例句

1. 為了伸張正義,人們決定讨誅殺害無辜者的兇手。

2. 這個邪惡勢力必須被讨誅,以保護社會的安甯。

組詞

讨伐、讨敵、誅殺、讨債、讨好

近義詞

懲罰、制裁、處決、報仇

反義詞

寬容、原諒、寬恕、和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