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收役的意思、收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收役的解釋

舊時收取租稅的小吏。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錢穀·遴收役》:“收役者,所謂櫃吏是也。計區裡之多寡以設櫃,每櫃一人掌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收役是漢語中的一個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收容并役使,特指古代官府對特定人群(如罪犯、流民等)進行強制收押并令其服勞役的行為。以下是詳細釋義及權威依據:

一、詞典釋義

  1. 基本含義

    指官府将人員收管并強制其服役。其中“收”為收容、收押,“役”為役使、服勞役。該詞多用于古代律法或行政語境,強調通過強制手段使對象從事體力勞動。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5卷第1273頁。

  2. 曆史語境中的擴展

    在曆代法典中,“收役”常作為刑罰的替代或補充形式。例如《唐律疏議》規定,部分輕罪罪犯可“收役于官坊”,即由官府收押并指派至作坊、工程等處勞作。

    來源:《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年版)“收役”詞條。

二、社會功能與實施範圍

三、典型文獻用例

  1. 《漢書·刑法志》:

    “其犯耐罪以下,收役于司空。”

    指對判處耐刑(剃須發)以下的輕罪犯,由司空(官職)收押服役。

    來源:《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卷二十三。

  2. 《宋史·食貨志》:

    “流民無所歸者,州縣收役,以工代赈。”

    描述宋代地方政府收容流民,通過服勞役換取赈濟的措施。

    來源:《宋史》(中華書局點校本)卷一百七十八。

四、與現代詞彙的關聯

“收役”在現代漢語中已罕用,其概念部分轉化為“收容教養”“強制勞動”等術語,但法律内涵與社會背景已發生本質變化。需注意古今語境差異,避免直接類比。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相關詞條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

“收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釋義

收役指舊時負責收取租稅的小吏,常見于清代文獻記載。例如《福惠全書·錢穀·遴收役》提到:“收役者,所謂櫃吏是也。計區裡之多寡以設櫃,每櫃一人掌之。”

二、字義分解

  1. 收:本義為“聚攏、收納”,如收稅、收集。
  2. 役:指“勞役、差役”,也指從事特定事務的人員(如衙役、仆役)。

三、其他解釋争議

部分資料(如)提到“收役”有現代引申義,表示“軍隊或執法機構的緊急集結”,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個别解讀。

四、總結

該詞屬于曆史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稅收制度中的基層職務。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清代黃六鴻《福惠全書》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挨推霸柄骉水不怼冊書差額春蠒萃類翠剡荅沓防暑非禍革凡登聖功利詭智裹革韓憑城黃爵回闌胡七雜八家翻宅亂竟直筋條今字捐商拒狼進虎潰桡赉賜老泥靈緯離羣索居龍牙軸亂項夢熊明星内城京靴排連攀翫陪酒碰撞品種撲肉前門拒虎,後門進狼千水萬山訖了青壇上半天上鈎濕漉漉是用壽麪水母素俎踏青無管鴮鸅仙駕崄艱現今曉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