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时收取租税的小吏。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遴收役》:“收役者,所谓柜吏是也。计区里之多寡以设柜,每柜一人掌之。”
“收役”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主要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收役指旧时负责收取租税的小吏,常见于清代文献记载。例如《福惠全书·钱穀·遴收役》提到:“收役者,所谓柜吏是也。计区里之多寡以设柜,每柜一人掌之。”
部分资料(如)提到“收役”有现代引申义,表示“军队或执法机构的紧急集结”,但此说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为个别解读。
该词属于历史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税收制度中的基层职务。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清代黄六鸿《福惠全书》等原始文献。
《收役》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首组成:收(攵)和役(彳)。
收役的意思是指收取徭役或兵役,即向人民征收劳役或服兵役。
该词来源于古代社会的徭役制度,古人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常常对平民征收徭役或服兵役,以供国家或社会使用。
与简化字“收役”对应的繁体字为「收役」。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古时候的写法是横排,并且左右结构相对独立。例如,「收」字的古代写法为:“攸方文”;「役」字的古代写法为:“彳式也”。虽然写法有所不同,但字义仍然相通。
以下是几个使用收役的例句:
1. 君王每年都要收役百姓,以维护国家建设。
2. 他被强制收役为兵,无法回家与家人团聚。
收役的组词包括:徭收、役使、役夫等。
与收役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征役、服役、劳倦等。
与收役意思相反的词语有:解役、退役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