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冊書的意思、冊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冊書的解釋

(1).史冊,史籍。《文選·班彪<王命論>》:“全宗祀於無窮,垂冊書於春秋。” 李善 注引 張晏 曰:“冊書,史記也。” 唐 劉知幾 《史通·採撰》:“中世作者,其流日煩,雖國有冊書,殺青不暇,而百家諸子,私存撰録,寸有所長,實廣聞見。”

(2).冊命之書,古代帝王用于冊立、封贈等事的诏書。 漢 潘勗 《冊魏公九錫文》:“授君印綬冊書。”《新唐書·百官志二》:“凡王言之制有七:一曰冊書,立皇後、皇太子,封諸王,臨軒冊命則用之。” 明 徐師曾 《文體明辨·冊》:“古者冊書,施之臣下而已……其目凡十有一:一曰祝冊,郊祀祭享用之;二曰玉冊,上尊號用之;三曰立冊,立帝、立後、立太子用之;四曰封冊,封諸王用之;五曰哀冊,遷梓宮及太子、諸大臣薨逝用之;六曰贈冊,贈號、贈官用之;七曰謚冊,上謚、賜謚用之;八曰贈謚冊,贈官并賜謚用之;九曰祭冊,賜大臣祭用之;十曰賜冊,報賜臣下用之;十一曰免冊,罷免大臣用之。”

(3).指一般诏書。《漢書·公孫弘傳》:“書奏,天子以冊書答。” 明 何景明 《醉歌贈子容使湖南》詩:“冠冕諸邦拱至尊,冊書十道開天府。”

(4). 明 清 時向官府承包若幹戶錢糧的稅吏。《儒林外史》第二回:“ 王舉人 道:‘ 顧二哥 是俺戶下冊書,又是拜盟的弟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冊書的漢語詞典釋義

一、古代文書形式

  1. 簡冊文書

    指古代以竹簡或木牍編連成冊的公文或典籍,用于記錄政令、史實或重要文獻。如《尚書》中的“典”“谟”等篇目即以冊書形式保存。

    例證:《周禮·春官》載“内史掌王之八枋之法,以诏王治……凡命諸侯及孤卿大夫,則策命之”,其中“策”通“冊”,指冊封文書(來源:《漢語大詞典》)。

  2. 帝王诏令

    特指皇帝頒發的诏書、冊封文書。如唐代冊封皇後、太子時頒發的“冊書”,需以特定規格的簡冊書寫并宣讀(來源:《辭源》)。


二、現代引申含義

  1. 裝訂成冊的書籍

    現代漢語中泛指裝訂成冊的圖書或文件,強調其物理形态的完整性。如《現代漢語詞典》釋義:“冊子;裝訂好的本子。”(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2. 量詞用法

    作量詞用于計量書籍或簿本,如“一冊教材”“檔案三冊”(來源:《新華字典》)。


權威文獻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冊書”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和用法來理解。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冊”最初指編串好的竹簡,後泛指書籍或文書。因此,“冊書”的核心含義與成冊的文書或書籍相關,但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延伸。


二、主要釋義

  1. 史冊、史籍
    指記錄曆史的典籍或文獻。例如《文選·班彪<王命論>》中提到“垂冊書於春秋”,李善注“冊書”即“史記”。唐代劉知幾《史通》中也以“冊書”代指史籍。

  2. 帝王诏書(冊封類)
    古代帝王用于冊立、封贈等正式場合的诏書,如冊封皇後、太子、諸侯等。例如《新唐書》記載“立皇後、皇太子,封諸王”時用冊書。這類文書在周代稱“策書”,魏以後改稱“冊書”。

  3. 泛指一般诏書
    廣義上也可指帝王發布的各類诏令,如明代徐師曾《文體明辨》列舉的11種冊書,包括祝冊、哀冊、賜冊等。

  4. 成冊的書籍
    當“冊”作量詞或指裝訂成冊的載體時,“冊書”即書冊或書籍。例如《說文解字》釋“冊”為編簡而成的書籍。


三、曆史演變


四、示例與引用

如需更全面信息,可參考權威來源如《漢典》、《新唐書》等。

别人正在浏覽...

礙腳百廢鹹舉暴寇壩子别寝佛貍祠償逋處堂燕雀大使者丢失短韻二禮凡爾攻苦茹酸挂龍圭玷詭問故徼顧廬寒荷讧熾歡欣若狂揮斥毀形滅性禍源犍子交懷澆僞禁林僦工九祖看封擴編遴簡隆寄祿料毛囊米酒南沃沮貧獘淺數窮域仁瑞散光贍缛山楂沈鴻石耳是非之心私鈚頭四窮素絲良馬土豆外串旺年五方旗遐迩聞名相顧相說笑模笑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