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首告的意思、首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首告的解釋

[report] 出首告發别人的犯罪行為

詳細解釋

代人自首;出面告發。《唐律·名例五·犯罪未發自首》:“其聞首告,被追不赴者,不得原罪。” 長孫無忌 疏議:“謂犯罪之人,聞有代首、為首及得相容隱者告言,於法雖復合原,追身不赴,不得免罪。”《宋史·真宗紀三》:“有司請違法販茶者許同居首告。”《水浒傳》第十七回:“老都管道:‘這話也説的是。我們等天明,先去本處官司首告;留下兩個虞候隨衙聽候,捉拿賊人。’” 葉紫 《山村一夜》:“我的爹爹也完全壞了!他天天對我啰蘇着,他還羨慕 曹三忘八 首告得好--做了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首告的漢語詞典釋義

一、基礎釋義

首告(shǒu gào)指率先向官方檢舉、揭發他人罪行或違法行為的行為。

二、法律場景中的特殊含義

在司法語境中,“首告”強調主動性和優先性:

  1. 主動揭發:區别于被動舉證,首告者通常自願向官府或司法機關提供線索。
  2. 減輕或免除責任:古代律法中,對某些犯罪(如謀反、窩藏)的首告者可能減免刑罰(如《唐律疏議》規定“首告者原其罪”)。
  3. 現代法律關聯:與刑法中的“自首”“立功”存在交叉,但“首告”更側重揭發他人而非自身罪行。

三、詞源與用法演變

四、權威引用來源

  1. 《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6):定義核心語義。
  2.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解析構詞邏輯。
  3. 《唐律疏議》(中華書局點校本):提供古代法律用例。
  4. 《中國刑法學》(法律出版社,2020):辨析與現代法律概念的關聯。

注:以上釋義綜合權威詞典及法律文獻,未添加虛構鍊接以符合學術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首告”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含義

  1. 法律領域的原始含義
    指首次向法院提起訴訟的行為,即作為原告第一個發起法律訴訟。
  2. 引申含義
    泛指第一個向他人或機構發出警告、告誡或告發的行為。

二、詳細解釋與用法

  1. 古代法律中的特殊應用

    • 在《唐律》中,“首告”涉及自首或代他人自首的情況。例如,若犯罪者聽聞有人代其自首或被親屬告發,卻拒絕配合調查,則不能免除罪責。
    • 《宋史》記載,宋代允許親屬舉報違法販茶者,稱為“同居首告”。
  2. 主動告發的行為
    如《水浒傳》中“老都管”建議通過首告解決問題,體現其作為“出面告發”的用法。現代例句中,該詞多用于描述揭發他人罪行(如“族人首告風子嶽屠戮兄弟”)。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權威來源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了法律典籍(如《唐律疏議》)、曆史文獻(《宋史》)及現代詞典(漢典、滬江詞典)的釋義。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完整曆史用例,可查閱相關古籍或法學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被控蠶箔叉港超羣絕倫呈獻摛藻沖守出車殄寇雛鴿鹾館倒擲搭飒大晟府砥京砥柱笃重犯顔苦谏肥育飛旐父服幹蠱垢面蓬頭畫地刻木狡計澆淋激合吉期灸刺坑降來同偻俯馬褂樹曼陀毛族悶胡盧膩友盤都丞瓶香淺情情敬寝帳全行确論汝海三回五解試燈屎棋使遣時嫌署箋順天說餅似曾讨誅題寫彎路武抃無外憸滑夏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