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幹蠱的意思、幹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幹蠱的解釋

(1).見“ 幹父之蠱 ”。

(2).泛指主事;辦事。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治家》:“婦主中饋,唯事酒食衣服之禮耳。國不可使預政,家不可使幹蠱。” 唐 包何 《相裡使君第七男生日》詩:“他時幹蠱聲名著,今日懸弧宴樂酣。” 明 章懋 《方母貞節傳》:“晝夜劬劬,惟以養姑教子幹蠱克家為務。”

(3).幹練有才能。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解紛》:“ 熊曜 為 臨清 尉,以幹蠱聞。” 唐 白居易 《唐揚州倉曹參軍王府君志銘》:“行己以清廉聞,莅事以幹蠱聞。”

(4). 唐 代 陸贽 向朝廷建議設立的制科之名。《新唐書·陸贽傳》:“ 贄 説使者,請以五術省風俗,八計聽吏治,三科登儁乂,四賦經財實……三科曰:茂異,賢良,幹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幹蠱"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其含義豐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主要可從以下三個層面理解:

一、本義:匡正父過,繼承父業

此義項直接源于《周易·蠱卦》"幹父之蠱"的典故,指兒子有能力矯正父親遺留的過失或弊端,同時承擔起繼承與發展父輩事業的責任。東漢經學家王弼注《周易》釋為:"幹父之事,能承先軌,堪其任者也",強調繼往開來的擔當精神。唐代孔穎達《周易正義》進一步闡釋:"幹父之蠱者,處事堪能父之事也",凸顯子代對父輩事業的修正與延續功能。

二、引申義:彰顯才能,建立功業

由"匡正過失"的本義延伸,"幹蠱"逐漸指代施展才能、成就功績的行為。清代訓诂學家朱駿聲在《說文通訓定聲》中明确将"蠱"通假為"故",釋"幹蠱"為"幹故",即處理事務、建立功業之意。此用法在《晉書·忠義傳》等史籍中可見實例,如"挹管、晏之清塵,幹蠱之志也",喻指能臣效仿管仲、晏嬰治國之才的志向。

三、現代語義:展現才幹,承擔重任

在現代漢語語境中,"幹蠱"多用于形容人具備卓越才能并勇于承擔重要責任。魯迅在《故事新編·理水》中曾用"幹蠱"形容大禹治水的才能:"像他這樣幹蠱的人還不多",賦予該詞以"擔當大任、能力超群"的現代意涵。此用法延續了古典語義中"匡正時弊、建立功業"的核心精神。

權威參考文獻:

  1. 《周易·蠱卦》(傳世文獻)
  2. 王弼《周易注》(哲學典籍)
  3. 孔穎達《周易正義》(經學注疏)
  4. 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文字學著作)
  5. 《晉書·忠義傳》(正史文獻)
  6. 魯迅《故事新編·理水》(現代文學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

“幹蠱”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延伸,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含義

  1. 繼承父志,完成未竟之業
    出自《周易·蠱卦》“幹父之蠱”,指兒子能繼承父親的志向,糾正或完成父親未完成的事業。例如《顔氏家訓》提到“家不可使幹蠱”,強調家族事務需由繼承者承擔。

  2. 泛指主事或處理事務
    如唐代包何《相裡使君第七男生日》詩雲“他時幹蠱聲名著”,此處“幹蠱”指主持事務、承擔責任。


二、引申含義

  1. 形容幹練有才能
    唐代文獻中常以此形容人的能力,如封演《封氏聞見記》提到熊曜“以幹蠱聞”,白居易也以“莅事以幹蠱聞”贊人辦事幹練。

  2. 唐代制科名
    陸贽曾建議設立“幹蠱科”,作為選拔人才的科目之一,屬于特定曆史背景下的用法。


三、總結

“幹蠱”一詞從家族責任擴展至廣義的辦事能力,兼具倫理與才能的雙重内涵。其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常見于古代文獻或學術讨論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周易》《顔氏家訓》等原典,或查閱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比肩疊踵兵連禍接不老衣常筭雛雞雌視蹴躇擔腳掂折帝君鬥雞養狗讀不舍手妒嫮餌術發痗負曲幹淨弓弰廣見洽聞號件懷古箭穿着雁口奸刻節上生枝兢懼經營慘淡金像決溜忼慷刻己虧柔剌登哩登麗精毛呢沒後程面拜臬憲昵依旁道鉗赭奇贍趨附羣擾饒劇軟脆軟目标森立樹栽蒜條金遂即太玄太淵堂子通節推述徒旅骛鼓想像力霄客席卷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