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外的意思、無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外的解釋

(1).謂古代帝王以天下為一家。《公羊傳·隱公元年》:“王者無外,言奔,則有外之辭也。” 何休 注:“王者以天下為家,無絶義。” 唐 杜甫 《夔州歌》之三:“羣雄競起問前朝,王者無外見今朝。”

(2).猶無窮,無所不包。《管子·版法解》:“天覆而無外也,其德無所不在。”《呂氏春秋·下賢》:“其大無外,其小無内。” 高誘 注:“道在大能大,故無復有外。” 晉 葛洪 《抱樸子·論仙》:“天地之間,無外之大,其中殊奇,豈遽有限?”《何典》第一回:“且説這 陰山 ……其大無外,其高無比。”

(3).沒有外物。《莊子·則陽》:“除日無歲,無内無外。” 郭象 注:“無彼我則無内外也。”

(4).指遠方。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惠澤播於黎苗,威靈振乎無外。” 晉 傅玄 《喜霁賦》:“播仁風於無外。” 宋 蘇轼 《興龍節集英殿宴教坊詞·小兒緻語》:“若帝之初,達四聰於無外。”

(5).猶言沒有兩樣。《晉書·刑法志》:“ 江 左無外,蠻陬來格。” 宋 司馬光 《勸學歌》:“父教師嚴兩無外,學問無成子之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無外"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複合詞,根據《漢語大詞典》和《古代漢語詞典》的釋義,其核心意義可分為兩個層面:

一、空間範疇的極緻表述 指事物範圍廣袤到沒有邊際,包含一切存在。《漢語大詞典》解釋為"沒有例外,所有範圍内的事物都包含其中",常用于哲學論述與文學描寫。如清代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八回:"自天地開辟以來,五帝三王,未有不尊賢畏士,能成其無外之業者也",此處的"無外之業"即指涵蓋天下的宏大功業。該用法在《莊子·天下》中也有體現:"至大無外,謂之大一",闡述空間無限性的哲學概念。

二、古代政治倫理的特殊表述 特指君臣關系的理想狀态,《古代漢語詞典》标注其專指"天子以天下為一家"的政治理念。東漢班固《白虎通義·爵》記載:"天子者,爵稱也。爵所以稱天子者何?王者父天母地,為天之子也。故《援神契》曰:'天覆地載,謂之天子,上法鬥極。'《鈎命訣》曰:'天子,爵稱也。'帝王之德有優劣,所以俱稱天子者何?以其俱命于天,而王治五千裡内也。《尚書》曰:'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謂之天子者,以真天命,父事天,母事地。子養萬民,故謂天子。不言王父王母者,尊異之也。故《論語》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尊賢不過二代。何以知太平乃封二王後?以《禮記·郊特牲》雲:'存二王之後,所以尊賢不過二代。'明不臣二王之後者,所以尊其先王,通天下之三統也。《詩》雲:'有客有客,亦白其馬。'謂微子朝周也。《尚書》曰:'虞賓在位。'謂丹朱也。王者所以存二王之後何也?所以尊先王,通天下之三統也。明天下非一家之有,謹敬謙讓之至也。故封之百裡,使得服其正色,用其禮樂,永事宗廟。故《論語》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此處的"無外"概念強調政治共同體内部的高度統一性,與《公羊傳·僖公二十四年》"王者無外"的政治哲學形成互文關系。

網絡擴展解釋

“無外”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wú wài,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解釋,具體如下:

1.帝王以天下為一家

指古代帝王将天下視為統一整體,強調“天下一家”的統治觀念。例如《公羊傳·隱公元年》提到“王者無外”,何休注:“王者以天下為家,無絶義。”唐代杜甫《夔州歌》中也有“王者無外見今朝”的表述。


2.無窮無盡,無所不包

形容範圍或境界的無限性。如《管子·版法解》稱“天覆而無外也,其德無所不在”,《呂氏春秋》提到“其大無外,其小無内”,均體現這一含義。


3.沒有外物或外界幹擾

指摒除外在事物或雜念,達到内在統一的狀态。《莊子·則陽》中“無内無外”即強調消除内外界限。


4.指遠方或邊遠地區

代指地理上的遙遠區域,如《何典》中“其大無外,其高無比”。


5.沒有兩樣,完全一緻

表示事物本質相同,如“弱國無外交”中的“無外”暗含平等或統一性。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探讨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阿姊參配愁懷大課黕煙禱祝疊奏遞運都把勢鬥狠遁世遺榮笃生獨鴈餓漢婦人家幹鹄關戒過求锢滞話舊慌張堅峭裾巴舉地絶理拘提扛鼎拔山康衢擴充攔腰料擇林墅盧溝橋耄昏貿遷夢撒麼娘冥寂麛夭南齊陪筆仆仆風塵怯場請托認奴作郞繩按詩草施賦視躁式則市招收索說三分送報讨開點調絲外婆家萬貫危峭逍遙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