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功郎的意思、迪功郎的詳細解釋
迪功郎的解釋
古代官名。始于 宋 。《宋史·職官志八》:“迪功郎……為從九品。”《明史·忠義傳四·吳暢春》:“﹝ 吳暢春 ﹞手刃數賊,被執不屈死。贈迪功郎、 安慶府 經歷。”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碧雲岩題名跋》:“﹝ 宋 ﹞諸州上中下縣簿、尉,俱從九品迪功郎。”亦省作“ 迪功 ”。《宋史·職官志九》:“《元豐寄祿格》以階易官,自開府至迪功凡三十七階。” 明 方孝孺 《王處士墓志銘》:“ 穀城 之 王 ,世以善聞,迪功肇 台 ,寔蕃子孫。”
詞語分解
- 迪的解釋 迪 í 開導:啟迪。 進:弗求弗迪。 繼承:漢迪于秦,有因有革。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迪功郎”是中國古代官職名稱,具體解釋如下:
-
基本定義
迪功郎是宋代設立的文散官名,屬于低級官職,主要職責為輔助地方行政事務管理。它又稱“宣教郎”,常見于宋代至明清時期的文獻記載。
-
官階與品級
在宋代官制中,迪功郎為從九品,屬于最低品級。據《宋史·職官志》記載,元豐改制後,官階分為三十七階,迪功郎位列末等。
-
曆史沿革
- 宋代:始設于北宋,多授予縣主簿、縣尉等基層官員。
- 明代:作為追贈官職使用,如《明史》記載吳暢春因忠義殉國被追贈為迪功郎。
- 清代:僅見于曆史文獻記載,如俞正燮在《癸巳存稿》中提及宋代官制時引用此職。
-
其他信息
- 該職常被簡稱為“迪功”,如《宋史·職官志》中“自開府至迪功凡三十七階”。
- 在地方行政體系中,迪功郎多與縣衙文書、治安等事務相關,但無實際決策權。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文獻原文,可參考《宋史》《明史》等史籍,或查閱網頁中提到的《癸巳存稿》等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迪功郎》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勇敢的戰士”。下面是有關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代的漢字寫法、例句以及一些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迪(辶 + 也)共6畫
功(力 + 工)共5畫
郎(⻏ + 良)共13畫
來源:
《迪功郎》這個詞是由迪、功和郎三個字組成的,每個字都有自己的意思,結合在一起表示“勇敢的戰士”。
繁體:
迪功郎(繁體字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沒有統一的書寫規範,所以漢字的寫法在不同時期和不同地區可能有所不同。對于《迪功郎》這個詞來說,我們可以假設在古代人們可能會采用類似的字形寫作迪彊郎。
例句:
1. 他是位勇敢無畏的迪功郎,為我們的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2. 這個故事講述了一位迪功郎如何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組詞:
迪追功、郎疊疊功
近義詞:
勇士、戰士
反義詞:
膽怯者、逃兵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