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道童的意思、道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道童的解釋

亦作“ 道僮 ”。為修道者執役的童子。《全元散曲·賀聖朝》:“道童将驢鞴上鞍,忍不住隻恁般頑。”《清平山堂話本·陳巡檢梅嶺失妻記》:“ 紫陽真人 ……叫一真人化作道童,聽吾法旨。”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栖真》:“道僮,有遠客到門,快搬行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道童的漢語詞典釋義與文化内涵

一、基本釋義

“道童”指道教宮觀中從事雜役或跟隨道士修行的未成年男性。其構詞由“道”(道教)與“童”(童子)組合而成,強調其宗教屬性與年齡特征。《漢語大詞典》定義為:“道教中未成年的男性侍從或學徒”。

二、宗教職能與文化象征

  1. 侍奉與修行:道童在宮觀中負責灑掃、焚香、誦經等事務,同時接受道教經典與儀軌的啟蒙教育,是道教傳承體系的基礎角色(參考《道教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純真象征:因未成年者心性質樸,符合道教“返璞歸真”的修行理念,故道童常被賦予“靈性”“潔淨”的象征意義(《中國道教文化辭典》,江蘇古籍出版社)。

三、文學藝術中的形象

古典文學如《西遊記》《封神演義》中,道童常作為仙真(如太上老君、太乙真人)的隨侍出現,體現“仙凡中介”的叙事功能。其形象多為頭梳雙髻、身着道袍,手持拂塵或經卷,成為傳統文化中标志性的宗教符號(《中國神怪小說大系》,齊魯書社)。

四、曆史演變

唐宋時期道教興盛,道童制度趨于規範,需經拜師、皈依等儀式方可入門;明清後逐漸融入民間信仰,部分地方廟宇亦沿用此稱謂,但職能更貼近俗家弟子(《中國道教史》,人民出版社)。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
  2. 《道教大辭典》(華夏出版社,1994)
  3. 《中國道教文化辭典》(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
  4. 《中國道教史》(人民出版社,2014)

網絡擴展解釋

道童,指為修道者執役的年輕侍從,常見于宗教或古代文學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道童指在修道場所(如道觀)中協助道士處理雜務的少年,通常兼具修行與侍奉的雙重角色。其核心意義為“為修道者執役的童子”。

2.曆史與文學出處

3.用法與延伸

4.相關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學作品中的道童形象,可參考《水浒傳》《桃花扇》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隘窘把滑卑辭本富避難就易閉蓄駁譏不計其數晨發丹毂惇睦豐本貢珍鈎股紅媒緩音花樣新翻華葉諱飾诨經結葦戢戈饑匮進舍女壻積篇積想考閲饋運泐潭兩楷麟角筆貍物淪踬難解難入逆見慓疾評劇噗噗聲倛頭曲簿去污粉熱鍋上的螞蟻善行無轍迹赦孤審判庭設險射影含沙守滞綀囊私諡松鶴讬任宛馮萬古婉娩危側五彩五溝象載現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