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帝王按時巡狩。《書·周官》:“又六年,王乃時巡,考制度于四嶽。” 孔穎達 疏:“ 周 制,十二年一巡守也。如《舜典》所雲,春東、夏南、秋西、冬北。以四時巡行,故曰時巡。” 唐 儲光羲 《秋庭贻馬九》詩:“大君幸東嶽,世哲扈時巡。”《清史稿·禮志八》:“皇帝省方觀民,特舉時巡盛典。”
“時巡”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專有名詞,其核心含義指帝王按季節或固定時間巡視疆域、考察民情。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析:
“時巡”由“時”(季節、時間)和“巡”(巡視)組成,特指天子依照禮制定期出巡的行為。這種制度最早可追溯至周代,《尚書·周官》記載:“又六年,王乃時巡,考制度于四嶽”,表明周天子每六年對四方諸侯進行巡視考察。
時間規律性
按四季分巡不同方位:春巡東方、夏巡南方、秋巡西方、冬巡北方(孔穎達注《尚書》)。
周期有六年(《周官》)與十二年(周制)兩種記載,可能因朝代調整存在差異。
政治功能
包含考察地方治理(“考制度”)、威懾諸侯、祭祀山川、體察民情等多重目的,如《清史稿》提及巡狩是“省方觀民”的盛典。
唐代詩歌中頻繁出現該詞:
提示:若需了解更具體的巡狩禮儀細節,可查閱《周禮》《禮記》等典籍原文。
時巡(shí xún)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時間循環、時光流轉的意思。
時巡的部首為“止”,筆畫數為6。
時巡是一個現代漢語詞語,沒有确切的古代來源。它的繁體字為「時巡」。
在古代漢字中,「時巡」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有時候,「巡」可以用另外一個相似的字「巽」來代替。
1. 時間如同一條巡遊的河流,永遠在流轉不息。
2. 生命就像一場無盡的時巡,我們每時每刻都在改變和成長。
時巡可以和其他詞語組合來形成新詞,例如:
時光巡邏、時巡回憶、時巡的腳步等。
時巡的近義詞有:時光循環、時間流動、光陰變幻。
時巡的反義詞有:時光停滞、時間靜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