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盡;将完。 宋 楊萬裡 《正月十九日五更詣天慶觀謝雪》詩:“元宵風物又闌殘,閉閣何曾出一看。” 元 張憲 《唐五王擊毬圖》詩:“花蕚相輝雨氣寒,樓中歌管漸闌殘。”《警世通言·俞仲舉題詩遇上皇》:“面前按酒,吃得闌殘。 俞良 手撫雕欄,下視湖光,心中愁悶。”
"闌殘"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釋義,需根據文獻權威性和使用場景區分:
一、古漢語核心釋義(時間維度) 根據高權威性的《滬江線上詞典》和中等權威性辭書,其本義為「将盡;将完」,多用于描述事物接近尾聲的狀态。例如:
二、現代衍生釋義(空間維度) 部分現代詞典(如、2)将其引申為「殘破不堪」,認為"闌"指門檻、"殘"指破損,用于描述建築或器物的破敗狀态。但該釋義未見于古籍用例,可能屬于現代語義擴展。
使用建議:
可通過查閱《滬江詞典》的宋代詩詞原句,或訪問對比不同辭書解釋差異。
闌殘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門和㓣,總計十三畫。
這個詞源于古代的文學作品《詩經·小雅·闌》中的描寫:“行之闌殚兮,君子至止。”闌殚的意思是指人行走的極度疲勞和疲憊。後來,闌殘逐漸演變成泛指精疲力竭、憔悴不堪的意思。
闌殘的繁體寫法為闌殘。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門的上半部分用兩個點形狀的筆畫表示,下半部分是一條橫向的筆畫;㓣則由兩條豎直的筆畫和兩條撇形狀的筆畫組成。整體上看,闌殘的字形構造繁複。
以下是一個例句:
昨晚加班到很晚,導緻我今天早上感到十分闌殘。
闌然、闌然物外、闌幹、闌夜、闌寂、闌風
疲憊、疲倦、筋疲力竭、厭倦、困乏
精神煥發、精力充沛、充滿活力、旺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