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扣馬的意思、扣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扣馬的解釋

(1).拉住馬不使行進。《左傳·襄公十八年》:“ 齊侯 駕,将走 郵棠 ,太子與 郭榮 扣馬。”《史記·趙世家》:“ 肅侯 遊大陵,出於 鹿門 , 大戊午 扣馬。” 裴駰 集解引 呂忱 曰:“扣,牽馬。”

(2).《史記·伯夷列傳》載: 周武王 伐 纣 , 伯夷 、 叔齊 扣馬而谏,不聽,乃逃入 首陽山 。後以“扣馬”為直谏之典。 唐 杜甫 《八哀詩·贈太子太師汝陽郡王琎》:“袖中諫獵書,扣馬久上陳。” 明 梁雲龍 《海瑞行狀》:“天挺忠貞,有扣馬之節。” 魯迅 《且介亭雜文·關于中國的兩三件事》:“然而,看起别的記載來,卻雖是那王道的祖師而且專家的 周 朝,當讨伐之初,也有 伯夷 和 叔齊 扣馬而谏。”參見“ 叩馬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扣馬”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析:

一、字面含義

指拉住缰繩使馬停止行進的動作。該詞為動賓結構,“扣”意為控制、牽制,“馬”為動作對象。例如《左傳·襄公十八年》記載的“太子與郭榮扣馬”場景,即通過牽馬阻止行進。

二、引申含義

源自《史記·伯夷列傳》的典故:周武王伐纣時,伯夷、叔齊拉住武王戰馬勸谏,反對戰争。後以“扣馬”代指直言進谏的忠貞行為,成為曆史典故中的經典意象。如杜甫詩句“扣馬久上陳”便化用此典。

補充說明

  1. 詞性特點:既可作動詞(如“扣馬而谏”),也可作名詞指代直谏行為。
  2. 文化影響:常見于古代詩文,如明代梁雲龍贊海瑞“有扣馬之節”,突顯忠臣氣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扣馬》的意思

《扣馬》是一個漢語詞彙,意為騎手在馬上緊急制動使馬停下。

拆分部首和筆畫

《扣馬》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扌”和“馬”。其中,“扌”為扣字的偏旁部首,表示與手或動作相關;“馬”為馬字的偏旁部首,表示與馬相關。

根據筆畫順序,需要四筆來書寫《扣馬》。

來源

《扣馬》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騎馬運動,在馬背上騎行時,騎手需要使用特定動作通過扣緊缰繩等方式控制馬匹的速度和停止。

繁體

《扣馬》的繁體字為「扣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扣馬」的寫法基本類似于現代字體,沒有明顯區别。

例句

1. 騎手突然緊握缰繩,熟練地扣馬停下了匆匆行駛的馬群。

2. 他駕駛着快速奔馳的賽馬,瞬間扣馬,優雅地停在終點線前。

組詞

1. 扣緊:指通過鎖定或緊縮使物體緊密固定。

2. 馬匹:指用于騎乘或運輸的馬。

3. 扣動:指通過按壓等手勢來執行某個動作。

近義詞

1. 制馬:指通過手部動作來使馬匹停下或減慢速度。

2. 刹馬:指通過刹車來使馬匹停下來。

反義詞

1. 馳騁:指馬匹馳騁奔跑,沒有停下。

2. 駛過:指馬車、汽車等通過而沒有停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